成语拼音:shì fēng rì xià
成语解释: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。
成语出处: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我国世风日下,亲戚尚如此,况友乎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丗風日下
英文翻译:the moral degeneration of the world is getting worse day by day
世:1.时代:近世。当世。2.人的一生:一生一世。3.一代传一代的:世医。世交。4.指有世交关系的:世叔。5.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:第十五世孙。6.世界;社会:举世无双。公之于世。7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。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“世风日下”这个词儿最近总被提起,比如有人抱怨公共场合有人大声喧哗,或者看到网络骂战升级时摇头叹气:“真是世风日下啊!”但仔细想想,这些现象真的是社会整体变坏了吗?
举个现实的例子:十年前地铁里几乎没人让座,如今虽然仍有插队现象,但车厢里主动帮老人提行李、给孕妇让座的年轻人比比皆是。这说明“世风”其实像潮水般有涨有落,不能以偏概全。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负面事件时,可能只是信息传播更透明带来的错觉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既然不是整体变坏,为什么大家总感觉道德滑坡?”这里有个认知偏差值得注意——心理学中的“负面偏好”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坏消息。就像每天擦肩而过的百次善意抵不过一次冲突给人留下的印象深。某次亲眼所见:早高峰时咖啡洒在陌生人西装上,两人没有争吵反而互相道歉,这样的温暖瞬间其实每天都在发生。
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角度是评判标准的变化。三十年前“见义勇为”可能意味着赤手空拳斗歹徒,现在更多人选择及时报警并保护现场证据。这种转变不应简单理解为勇气消退,而是应对方式随着法治进步变得更理性。就像我叔叔常说的:“解决问题不能光靠热血,得用对方法。”
当然,每个时代都有需要改进之处。与其哀叹“世风日下”,不如关注那些正在改变现状的力量。社区里的共享雨伞架、自发组织的流浪猫救助群、年轻人热衷的环保打卡活动,这些具体而微的善意正在编织新的社会风貌。正如春天来临时,最先冒芽的总是几株嫩草,接着才会染绿整片原野。
当我们再听到“世风日下”的感慨时,或许可以这样回应:与其做时代的批评者,不如成为改变的参与者。那个主动扶起倒伏共享单车的身影,那条提醒路人小心台阶的语音播报,都在证明文明的力量始终在生长。社会风气的改善,往往始于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每一次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