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ōng niǔ xī wāi
成语解释: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
成语出处: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,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不整齐
繁体字形:東扭西歪
英文翻译:To the East and to the West
东:1.方位词。四个主要方向之一,太阳升起的一边:东边儿。东方。东风。东城。城东。大江东去。2.主人(古时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东。股东。东家。3.东道:我做东,请你们吃饭。4.姓。
扭:1.掉转:扭头。2.拧(nǐng);拧伤:扭开。扭了腰。3.揪住不放:扭打。4.身体摆动:扭捏。扭秧歌。
西:1.方位词。四个主要方向之一,太阳落下去的一边:西面。河西。往西去。夕阳西下。2.(Xī)西洋;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:西餐。西医。西服。西式。学贯中西。3.姓。
歪:1.不正;斜;偏(跟“正”相对):歪嘴。歪戴着帽子。这堵墙歪了。2.不正当的;不正派的:歪理。歪风。
嘿,大伙儿有没有见过那种走路都走不稳当的场面?比如说喝醉的老王,东扭西歪地撞进便利店买解酒药,店员都怕他把货架给掀了!这时候你肯定想问:“这成语到底是形容啥状态啊?”简单来说,东扭西歪就是形容事物歪斜不正、失去平衡的样子,像被大风刮过的麦田,或者被熊孩子推倒的积木塔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台风过后,村口那棵老槐树被吹得东扭西歪,树根都翘起来了。这时候张大伯叼着烟斗直摇头:“这要咋扶正哟?”其实这成语不仅能说具体事物,还能形容抽象状态。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做报表,数据东扭西歪对不上数,主管看了直嘬牙花子。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“那用这个成语要注意啥?”关键得看场合——用来开玩笑可以,但正经批评工作时得悠着点儿,容易让人听着刺耳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去年参加广场舞比赛的事儿。隔壁队的刘阿姨动作总慢半拍,整个队形被她带得东扭西歪,结果评委憋着笑给了最低分。您猜怎么着?后来她们队反而因为这个成了社区网红!所以说啊,东扭西歪虽然看着不靠谱,有时候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就像小孩子学写字,虽然笔画歪七扭八,但那份笨拙劲儿反而透着可爱。
不过要我说,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画面感。您闭眼想想:被猫抓乱的毛线团、刚学会骑车的熊孩子、喝高了的醉汉......哪个不是活灵活现的东扭西歪?下次看见类似的场景,您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保管比说“乱七八糟”更有味儿!对了,有人可能好奇:“南方人会不会用别的说法?”还真别说,我广东的表叔就爱说“左摇右摆”,其实意思差不离儿,就像肠粉和河粉,换个叫法照样香!
最后唠句实在话,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当能给语言添彩。东扭西歪这种带点诙谐色彩的词,最适合用来化解尴尬场面。比如朋友学轮滑摔得四仰八叉,你喊句“别东扭西歪啦”,保管现场笑成一片。生活嘛,本来就是个大型平衡游戏,偶尔歪歪斜斜的,反倒显得真实有趣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