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ǎng
  • bìn
  • shu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ǎng bìn rú shuāng

成语解释:鬓:鬓角的头发。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。

成语出处:宋 刘辰翁《西江月 新秋写兴》词:“不觉新凉似火,相思两鬓如霜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老人

繁体字形:兩鬢如霜

英文翻译:one 's hair is grayishly white at the temples

两鬓如霜的意思
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
鬓:鬓角,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;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:两鬓苍苍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
成语评论

一位老教师站在讲台上,两鬓如霜却目光炯炯,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。学生偷偷议论:“老师头发都白了,怎么还这么有精神?”老教师仿佛听见了,转身笑道:“白发是岁月的勋章,知识才是青春的药方。”这时,有人会问:“两鬓如霜只能形容老人吗?”其实不然——它更在诉说时光沉淀的力量。

深夜的写字楼里,三十出头的程序员盯着屏幕抓头发。同事打趣道:“你这发际线危险了啊,再加班真要两鬓如霜了。”他揉着太阳穴回应:“代码里藏着星辰大海,白几根头发算啥?”这个场景引发思考:“用两鬓如霜形容年轻人是否夸张?”其实成语在此刻化为生活化的隐喻,道出了奋斗者与时间的博弈。

菜市场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卖豆腐的大娘两鬓如霜,却能把二十斤的豆腐板举得稳稳当当。常客问她累不累,她总说:“头发白得像豆腐脑,力气还比小年轻足哩!”这让人疑惑:“体力劳动真的会加速衰老吗?”或许答案藏在那些被阳光晒白的发丝里——那是生命力的另类刻度。

朋友聚会时,刚退休的李叔顶着新染的黑发出席,却被老同学们调侃:“染什么呀,两鬓如霜多有风度!”他摸着头发苦笑:“现在理解为什么说‘鹤发童颜’是最高赞美了。”此处值得玩味:“社会对年龄的偏见是否正在改变?”我观察到越来越多银发族开始坦然接受岁月的馈赠,这何尝不是时代的进步。

某次画展上,水墨画家特意用钛白颜料渲染老人的鬓角。观众驻足良久,感叹:“这两鬓如霜画得比真白发还有质感。”艺术创作揭示了一个真相:白发不仅是生理特征,更是承载故事的载体。就像老茶树的银毫,看似枯槁,实则酝酿着经年的回甘。

看着地铁里穿汉服拍照的年轻人戴着假白发套摆造型,突然觉得成语正在突破时空界限。当“两鬓如霜”成为年轻人追逐的国风美学,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成了一场跨维度的对话。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的飞天——千年前的色彩,照样能晕染今天的云霞。

两鬓如霜的造句

  1. 造句 如果两鬓如霜的老人都不忠不信,人世间谁还有忠信?莎士比亚 
  2. 造句 红白相间的贵族礼服衬着一张充满威仪的脸,尽管两鬓如霜,但依然无损他的英挺。
  3. 造句 李大人见老翁年近八旬,两鬓如霜,须眉皆白。
  4. 造句 他这时虽然两鬓如霜,却依旧步履沉稳。
  5. 造句 他见父亲身体消瘦两鬓如霜,说这忽视不得,必须吃几个疗程的中药来培元固本。
  6. 造句 偏是乐毅不带一兵一卒,只轺车上一驭手,轺车后一个同样两鬓如霜的乘马老仆人,一车三马上路了。
  7. 造句 然则,田单已经深感智穷力竭了,本当三十余岁盛年之期,不知不觉间两鬓如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