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ín yē jué jǐng
成语解释:临:临到;噎:食物堵住喉咙。临到食物堵住喉咙才去掘井。比喻无济于事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》:“溺者不问坠,迷者不问路,溺而后问坠,迷而后问路,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,噎而遽掘井,虽速,亦无及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臨噎掘井
英文翻译:Digging a well on the verge of choking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噎:1.食物堵住食管:因噎废食。吃得太快,噎着了。2.因为迎风、烟呛等而呼吸困难。3.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没法接着说下去:他一句话就把人家给噎回去了。
掘:刨;挖:掘地。临渴掘井。
井:1.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,洞壁多砌上砖石:水井。一口井。双眼井。2.形状像井的东西:矿井。油井。竖井。探井。渗井。天井。3.古制八家为一井,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:乡井。市井。井邑。背井离乡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6.形容整齐:井然。井井有条。
“临噎掘井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举个例子,小明第二天要交论文,凌晨三点还在疯狂查资料、写结论,边打字边懊恼:“早该提前准备的!”这就是典型的“临噎掘井”——就像快被饭噎死了才想起来挖井找水,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补救。
为什么会有人总在最后关头才行动?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“时间贴现”,人们倾向于低估未来任务的难度。比如小红计划每天背10个单词,结果前29天都在玩手机,最后一天试图背完300个,这就像试图用一根吸管喝光游泳池的水。这种拖延行为看似能短期减压,实则加重了焦虑感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临噎掘井”的受害者?不妨试试“蚂蚁搬家”策略。假设你要完成一个项目,与其最后一周通宵加班,不如每天花20分钟拆解任务。就像建筑工地的师傅们,绝不会等到交房前一天才开始砌墙。这种渐进式推进不仅能保证质量,还能让大脑有充分消化知识的时间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临时抱佛脚难道没有效果吗?确实,考试前突击复习可能让你低空飘过,但知识就像沙滩上的字迹,潮水一冲就消失。我有个同事曾连续三年报名马拉松,每次都是赛前两周才开始训练,结果年年中途退赛,直到第四年提前半年准备才完赛。这证明持续投入才能收获真正稳固的成果。
观察身边那些总是从容不迫的人,会发现他们都像农夫种田般经营生活。春耕时播种,夏日里除草,秋收的果实自然饱满。与其在寒冬里懊恼没有存粮,不如从现在开始,每天往“未来储蓄罐”里投一枚硬币。时间这个魔术师,会把点滴积累变成令人惊喜的礼物。
窗台上的绿萝不会因为周末猛浇水就突然茂盛,技能的培养同样需要持续光照。试着把“等会儿再做”换成“现在开始五分钟”,就像推巨石上山,最初几米最费力,但一旦形成惯性,前进的速度会超乎想象。毕竟,最好的掘井时机,永远是在口渴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