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ín kě jué jǐng
成语解释:临:到;掘:挖。口渴了才去挖井。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;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。
成语出处:明 朱伯庐《游家格言》:“宣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臨渴掘井
英文翻译:start acting too late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渴:1.口干想喝水:解渴。又渴又饿。临渴掘井。2.迫切地:渴望。渴念。3.姓。
掘:刨;挖:掘地。临渴掘井。
井:1.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,洞壁多砌上砖石:水井。一口井。双眼井。2.形状像井的东西:矿井。油井。竖井。探井。渗井。天井。3.古制八家为一井,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:乡井。市井。井邑。背井离乡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6.形容整齐:井然。井井有条。
“临渴掘井”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,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。比如有人平时不复习,考试前一天通宵背书,结果效率低下还压力爆棚,这就是典型的“临渴掘井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,还是会这么做?”其实,这和人的心理惯性有关。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,或者高估自己的行动力,直到问题迫在眉睫才感到焦虑。比如同事小李接到项目汇报任务后拖了半个月,最后两天熬夜赶工,交出的方案漏洞百出。
那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?我的观点是: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。比如想学一门新技能,与其等到求职时才突击学习,不如每天花20分钟看教程,积少成多反而更扎实。这就像提前在院子里挖好一口井,需要时随时能喝到水。
有趣的是,“临渴掘井”也不全是负面案例。有人可能会反驳:“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是一种能力吗?”确实如此,但长期依赖这种模式会消耗心力。就像消防员需要日常训练才能应对火情,普通人培养“提前准备”的习惯,才是真正可持续的生存智慧。
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类现象的变形。比如总在手机只剩1%电量时找充电宝,或是旅游出发前才查攻略。这些小事看似无关紧要,但若形成思维定式,可能会在重大决策中埋下隐患。与其被问题推着走,不如主动规划节奏——毕竟,真正的安全感来自“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