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ín shēn lǚ wěi
成语解释:比喻处于危险恐惧的环境中
成语出处:晋·鲍敬言《元君论》:“王者临深履尾,不足喻危。假寐待旦,日昃旰食,将何为惧祸及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臨深履尾
英文翻译:Deep foot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尾:[wěi]1.尾巴。2.事物的末端:队尾。尾声。3.跟在后面:尾随。4.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;尚未了结的事情:尾数。扫尾工作。5.量词。用于鱼:一尾鱼。6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[yǐ]1.马尾(wěi)上的长毛:马尾罗。2.蟋蟀等尾(wěi)部的针状物:三尾儿。
你有没有想过,成语"临深履尾"到底适合用在什么场合?让我们先看个真实场景:项目经理小王盯着屏幕上的倒计时,距离产品上线还剩48小时,测试团队突然报告重大漏洞。他擦着额头的汗对组员说:"咱们现在真是临深履尾,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。"这个画面精准呈现了成语的本意——就像站在深渊边缘踩着老虎尾巴,形容处境极度危险却不得不谨慎前行。
为什么古人会创造出这么生动的比喻?想象春秋时期的谋士在朝堂献策:"今秦军压境,我国临深履尾,当以智取不可强攻。"这种表达既突显危机紧迫性,又暗含转危为安的智慧。不同于"如履薄冰"的持续谨慎,"临深履尾"更强调突发危机的戏剧张力,像是电影里定时炸弹即将爆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。
现代人还能用得上这种古老智慧吗?上周朋友分享的登山经历给了我启发:他们在暴风雪中迷路时,向导要求全员用绳索串联,并提醒"现在临深履尾,每个人都要对团队负责"。这种用法将个人安危与集体命运捆绑,比单纯说"危险"更有警示效果。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需要强调"危险与责任并存"的场合,比如安全生产培训或危机管理会议。
值得注意的微妙差别在于,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暗含解决方案。就像新手妈妈面对早产儿护理,虽然坦言"每天都有临深履尾的感觉",但立即会接上科学喂养的方法。这种表达方式既不过度渲染焦虑,又能引发听众共鸣。当我们描述困境时,若能像走钢丝演员那样保持平衡姿态,语言就会产生独特的说服力。
从写作角度看,这个成语就像调味料里的山葵——少量使用能提味,过量则会呛鼻。在年终述职时说"本年部门业绩临深履尾",明显比"遇到困难"更有记忆点;但用在安慰考试失利的朋友时,可能会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。语言的选择终究要看具体语境,就像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鞋,既要合脚又要应景。
最近重读《三国演义》,发现诸葛亮在空城计时完全配得上"临深履尾"的形容。这种危机处理智慧至今仍在商界沿用,某科技公司CEO在数据泄露事件中,正是凭着"现在临深履尾,唯有透明应对"的决断赢得公众谅解。古老成语的生命力,或许就在于它能穿越时空,不断被赋予新的解读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