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ǔ guó ruò kuáng
成语解释:举:全;狂:疯狂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;纵情欢乐不能自已;都像疯狂了似的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表示极高兴
繁体字形:舉國若狂
英文翻译:the whole nation becomes mad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“举国若狂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全国上下都像着了魔一样兴奋或激动。比如,当一个国家首次赢得世界杯冠军时,街头巷尾的欢呼、电视直播前的沸腾,甚至陌生人间也会击掌相庆——这种全民陷入同一种情绪的状态,就是“举国若狂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庆祝场合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三国时期,诸葛亮病逝五丈原,蜀中百姓自发哀悼,“举国若狂”的悲痛同样适用。它更像一个情绪放大器,无关悲喜,只强调群体情感的爆发力。
记得去年冬奥会期间,某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,社交媒体半小时内刷屏十万条留言。这种自发的集体狂欢,让我联想到古人说的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。不同时代的“举国若狂”,本质都是人类寻找情感共鸣的本能。
但过度的群体狂热是否危险?就像春节前的火车站,归心似箭的人群挤满广场,有人为抢票彻夜排队。这种“举国若狂”式的春运大潮,既展现着乡土情结的深厚,也暴露出资源调配的难题。情绪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看如何引导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移动互联网时代,“举国若狂”正在碎片化。某明星官宣婚讯能让服务器瘫痪,次日却被新热点取代。这种快速迭代的集体情绪,像浪花拍岸,来得猛去得快。或许我们需要学会在狂欢中保持清醒,就像冲浪者驾驭浪潮,而非被浪卷走。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不是博物馆的展品。当看到年轻人用“这简直举国若狂”形容电竞比赛现场,反而觉得语言在生长。每个时代都在为古老词汇注入新生命,这何尝不是文明的狂欢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