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ǔ
  • jīng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ǔ jīng shì gù

成语解释:世俗,俗气,老于世故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这老头儿虽说粗豪,却是个久经世故的,须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话来呢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世俗

繁体字形:久經丗故

英文翻译:Sophisticated

久经世故的意思

久:1.时间长(跟“暂”相对):久别。久经锻炼。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。2.时间的长短:你来了有多久?。历时三个月之久。3.姓。
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
世:1.时代:近世。当世。2.人的一生:一生一世。3.一代传一代的:世医。世交。4.指有世交关系的:世叔。5.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:第十五世孙。6.世界;社会:举世无双。公之于世。7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。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。

故:1.事情;事故:细故。变故。2.缘故;原因:无故缺勤。不知何故。3.故意;有意:故作镇静。明知故犯。4.所以;因此:因大雨,故未如期起程。5.姓。6.原来的;从前的;旧的:故址。故乡。依然故我。7.朋友;友情:亲故。沾亲带故。8.(人)死亡:病故。染病身故。父母早故。

成语评论

老张在公司干了二十年,处理过无数客户纠纷,同事都笑称他是“行走的灭火器”。客户发火时,他总能三两句化解矛盾,连新来的总监遇到难题都会私下请教:“您这招跟谁学的?”老张端着保温杯笑笑:“哪有什么师父,不过是久经世故罢了。”有人问:久经世故就是圆滑吗?其实不然。真正久经世故的人懂得在原则和变通间找平衡,就像老张从不为讨好客户承诺做不到的事,但总会主动给客户倒杯热茶,让火药味先降降温。

小区门口修鞋的王师傅有个神奇本领——他能从鞋底磨损看出客人性格。穿高跟鞋白领的鞋跟总是单边磨损,他会边补鞋边念叨:“姑娘,心里有事别总往右肩膀扛。”这话常让客人愣住,转头就红了眼眶。有人疑惑:这算不算窥探隐私?其实久经世故的智慧在于点到为止。就像王师傅从不多问,只是递过修好的鞋时附赠一句:“鞋跟对齐了,走路才不费劲。”

最近看《繁花》电视剧,宝总在黄河路周旋于各路人物间,西装口袋里永远备着不同牌子的火柴。请客吃饭时掏出对应饭店的火柴点烟,这个细节把“久经世故”演活了。有人不解:准备火柴也算本事?恰恰是这些细微处见真章。就像现在职场人存名片时会备注对方喜好,久经世故的本质是用心观察积累的“人情数据库”。

我常想,在这个AI都能写情书的时代,久经世故反而成了稀缺品。上周陪00后表弟见客户,他全程用PPT讲解商业模式,结束时客户却拉着我的手说:“还是你们这代人会‘看茶’。”原来表弟忘了给咳嗽的客户续热水。数字原住民需要这种能力吗?当然需要!就像再智能的导航也需要老司机判断路况,人情练达能让科技工具真正落地生根。

胡同口刘奶奶调解邻里纠纷有绝招:她从不说教,总端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挨家送。张家多放勺糖,李家少撒芝麻,吃着吃着气就消了。这不就是多管闲事?久经世故的高明在于知进退。就像槐花糕不能当药,但那份带着甜味的关心,往往比讲道理更能解开心结。现在的社区调解员,或许也该在文件袋里备点“人情味方糖”。

久经世故的造句

  1. 造句 但埃及,尽管贫穷,有着一群久经世故的精英,一个受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和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。
  2. 造句 他能够照料好自己,因为他久经世故.
  3. 造句 或许久经世故的部落酋长们,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加切合实际的看法。
  4. 造句 不动声色的指了指苗刀,李卫像极了一个久经世故的商人。
  5. 造句 杨凡给老和尚打的眼色,久经世故的秦德哪里会不明白,赶忙从兜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酬劳,说道:大师,小小意思,不成敬意,就当是给贵庙添的香油钱。
  6. 造句 但久经世故的他脑中所想的又何止这些。
  7. 造句 李二不知所以,那掌柜久经世故,轻拽他的衣衫:你做的煎饼好,贵客是要打赏了,快去吧。
  8. 造句 周围都是久经世故,知道他在讽刺,说得好听是不拘一格,说得难听是什么样人都想要。
  9. 造句 久经世故的人都知道,类似于方石的这种性格,要么不出事,一旦出事必然是大事!“呼!”。
  10. 造句 拜还是主流;现在他仍在出书,并为大部分久经世故的现代冒险小说读者所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