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ài
  • shǐ
  • xiāng
  • w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ài shǐ xiāng wàng

成语解释:指文字讹错很多

成语出处: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事部一》:“吴兴凌氏诸刻,急于成书射利,又悭于倩人编摩,其间亥豕相望,何怪其然?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指文字讹错很多

繁体字形:亥豕相朢

英文翻译:Looking forward to each other

亥豕相望的意思

亥:1.地支的第十二位。2.亥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。

豕:猪:狼奔豕突。
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
望:1.看;向远处看:他望了一眼就走了。一望无际。2.拜访;问候:拜望。探望。3.盼望;希望:渴望。丰收在望。4.声誉。也指享有声誉的人:威望。一乡之望。5.怨:怨望。6.指望子:酒望。7.介词。向;朝:他望我们点头微笑。8.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):朔望(朔是初一)。

成语评论

亥豕相望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背后的故事却很有意思。比如有人抄写古籍时,把“己亥年”错写成“三豕年”,旁人看了以为说的是“三头猪的年份”,闹出大笑话。这种因为字形相似而引发的误解,正是这个成语的核心含义。

为什么“亥”和“豕”会被搞混?古代汉字用毛笔书写,“亥”(代表地支第十二位)和“豕”(猪)的篆书形态极其相似,像两个长得很像的双胞胎。就像现在有人把“休息”写成“体息”,把“徒弟”看成“徙弟”,本质上都是“看走眼”导致的误会。

这个成语和“鲁鱼亥豕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它们是同一类成语的不同版本。就像番茄炒蛋有人先放蛋,有人先放番茄,核心都是讲文字传抄中的错误。不过“亥豕相望”更强调错误持续存在——就像家族群里的错误信息被七大姑八大姨反复转发,明明已经辟谣了,过两天又冒出来。

在社交媒体时代,这个现象反而更常见了。比如朋友圈里“喝绿豆汤治百病”被传成“喝绿马汤防病毒”,这类因字形、发音近似产生的谣言传播,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“亥豕相望”。有个朋友曾把领导说的“注意流程”听成“注意刘成”,还专门跑去问同事刘成做了什么错事,结果闹了个大红脸。

如何避免成为“亥豕相望”的主角?关键是要建立“怀疑精神”。看到群里转发的“震惊体”消息,先查证再相信;收到重要文件时,把容易混淆的字词圈出来二次确认。就像做饭时尝咸淡,写文章时多检查,这种习惯能避免80%的乌龙事件。

有个观察挺有意思:虽然现在都用电子文档了,但手写便条时更容易出现这类错误。上周我在超市购物清单上写“买芝麻”,因为连笔太潦草,家人买回来两包面膜。看来在这个数字化时代,老祖宗提醒我们“写字要工整”的智慧依然适用。

下次看到朋友圈疯传的“爆炸性消息”,不妨先做个深呼吸,像鉴宝专家看古董那样仔细端详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清醒的头脑,才是防止“亥豕相望”的最好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