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én cái chū zhòng
成语解释:人品才能超出众人。同“人才出众”。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情变》第四回:“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,生得又秀气,何老头子见了,一定是中意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人
繁体字形:人材出衆
英文翻译:a person of exceptional ability or striking appearance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材:1.木料:木材。树木已经成材。2.原材料;资料:钢材。教材。3.人的资质能力:因材施教。4.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:人材。蠢材。5.棺材:一口材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众:1.许多(跟“寡”相对):众多。众人。寡不敌众。众志成城。2.许多人:听众。观众。群众。众所周知。3.姓。
“人材出众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,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,不仅代码写得快,还能快速解决团队沟通问题,老板开会时直接夸他:“小张真是人材出众,一个人能顶三个岗位!”这里既突出了个人能力,又点明了他在群体中的独特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人材出众和‘出类拔萃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前者更强调“在人群中显眼”,比如学校运动会,那个同时打破跳高和短跑纪录的学生,校长致辞时说“这是我们学校人材出众的典范”;而后者侧重“超越同类”,更适合形容专业领域内的顶尖者,比如科研团队里攻克技术难题的首席专家。
生活中哪些场景适用这个词?我曾在社区书法班见过位七十岁的老先生,第一次握毛笔就能写出工整的颜体,周围大爷大妈都惊叹“您这水平绝对是人材出众”。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的古雅感,又让夸奖显得真诚不做作,比单纯说“厉害”更有画面感。
有趣的是,人材出众不一定单指天赋。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遇到位创业者,他自嘲“我属于后天努力型人材出众”——每天比团队早到两小时梳理业务,坚持三年把小程序日活做到百万级。这打破了人们对“出众”必定依赖天赋的刻板印象,说明持续投入同样能脱颖而出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类人才?在人工智能普及的今天,标准化的技能越来越容易被替代。就像我们公司最近提拔的主管,她最突出的不是PPT做得漂亮,而是总能在客户发火前察觉情绪波动,用两句话化解矛盾。这种“对人的敏感度”恰恰是当前职场最稀缺的人材出众特质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真正人材出众者往往自己意识不到。就像我家楼下早餐铺的老板娘,记性超群到能记住两百多个常客的口味偏好,但她总觉得“这不算什么本事”。或许真正的出众,就是能把非凡之事做得如呼吸般自然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