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én miàn táo huā
成语解释: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;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。
成语出处:唐 崔护《游城南》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忆念爱人
繁体字形:人靣桃蘤
英文翻译:the girl 's face and the peach flowers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“人面桃花”这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张多年后回到故乡,路过儿时玩耍的桃林,忽然想起曾在这里偶遇的邻家姑娘,不禁感叹:“如今桃林依旧,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。”这种场景里,“人面桃花”既描绘了物是人非的怅惘,又暗含对美好回忆的眷恋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“桃花”比喻面容?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。桃花盛开时娇艳动人,但花期短暂,正如青春容颜易逝。比如小说里常写“她一笑如桃花初绽”,既夸了美貌,又暗示红颜易老的宿命感。
现代人还能怎么用这个成语?试着换个职场场景:小李跳槽三年后参加前公司年会,看着办公室里熟悉又陌生的面孔,对老同事打趣道:“咱们这儿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——项目还是那些项目,干活的全是新人了!”这种活用既点出人员更替的现实,又带着豁达的调侃意味。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这个成语常被误用成单纯夸人好看。比如夸姑娘“你真是人面桃花”,听着像赞美,实则忽略了背后“物是人非”的深层含义。就像去年在苏州园林遇到位大爷,他指着满树桃花对我说:“花开得再旺,也找不回二十年前陪我看花的人了。”这才算真正用对了意境。
个人觉得,“人面桃花”最妙在它同时承载着美好与遗憾。去年整理旧物翻到高中毕业照,看着照片里同学们桃花般的笑脸,突然想起这个成语——当年树下背书的少年们,如今早已散落天涯。这种时光流逝的复杂心绪,用四个字就能精准戳中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境,不妨试试换个角度表达。比如旅游时看到古村落里玩耍的孩童,可以写:“石墙边的野桃年年开,只是树下嬉闹的再不是我们这代人。”比起直白说“物是人非”,用“人面桃花”的意象更能引发共鸣,就像给记忆蒙上一层粉色的滤镜。
生活里处处藏着成语的活教材。上周路过社区新建的儿童乐园,听见两位银发奶奶聊天:“现在这些滑梯秋千啊,跟我们当年水泥管子上爬来爬去可大不一样喽。”这话里分明也飘着几片“人面桃花”的花瓣,只是换了现代化的包装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