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éng
  • xiāng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ì céng xiāng shí

成语解释: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

成语出处:宋 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

繁体字形:佀曾相識

英文翻译:deja vu

似曾相识的意思

似:[sì]1.像;如同:似是而非。何其相似乃尔。2.副词。似乎;好像:似属可信。貌似有理。3.胜过;超过: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。[shì]〔似的〕助词。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,表示和某种事物、情况相像:瓢泼似大雨。飞也似跑去。像别人都不知道似。

曾:[zēng]1.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:曾祖(祖父的父亲)。曾孙(孙子的儿子)。2.古又同“”。[céng]1.副词。表示从前经历过:未曾。曾来过。2.古又同“”。
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读到一句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突然觉得这场景仿佛在生活里见过?成语之所以让人感到“似曾相识”,或许正因为它浓缩了千百年来人类共通的生存智慧。

为什么成语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同事熬夜加班做出漂亮方案却被领导批评细节,这时候你安慰他说“瑕不掩瑜”,是不是比说“整体挺好的”更有穿透力?成语像压缩包,把复杂情境打包成四个字,既避免了说教的尴尬,又精准传递了“小缺点不影响整体价值”的核心理念。

现代人还需要成语吗?看看直播带货就懂了。当主播喊着“机不可失”时,屏幕前的观众秒懂这是限时优惠的暗示。这种藏在成语里的紧迫感,比直接说“只剩最后三件”更能触发行动。更有趣的是,年轻人正在创造新式成语梗,比如用“十动然拒”调侃表白被拒的社死现场,证明语言永远在流动中生长。

有人认为成语是陈旧的文字游戏,我却觉得它们像文化基因。去年公司组织沙漠团建,烈日下徒步五小时看到绿洲时,有人脱口而出“柳暗花明”,那一刻所有人相视而笑——没有比这更贴切的表达。这种集体默契,恰恰是快餐式网络用语难以替代的。

下次遇到似曾相识的成语时,不妨多停留三秒。想想“破釜沉舟”不仅是历史典故,也可能是创业者抵押房产的果敢;“庖丁解牛”不只是刀工展示,更隐喻着职场高手对复杂项目的拆解能力。语言的生命力,正在于不断被重新激活的过程。

似曾相识的造句

  1. 造句 扑入车窗的景色,使我生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。那碧天的云,蛮荒的山,被秋霜洗黄的野草,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处女,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,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,展现着消魂的倩姿。
  2. 造句 无何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  3. 造句 迫不得已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  4. 造句 8,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  5. 造句 衣襟还残留着昨日的花香,身边飘过还是那朵似曾相识的流云,伸手截住那片被秋风吹拂自惭自秽冉冉而下的淡黄的枯叶,一丝苦涩入我心。
  6. 造句 一位似曾相识的姑娘邀他共舞。
  7. 造句 我们俩似曾相识,但我的确记不住是在什么时候了。
  8. 造句 每次与你相逢,我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仿佛我们前世注定,今生才能如此有缘。我不能再等了,我要抓紧你的手,和你一起向前走!LET’SGO!
  9. 造句 读到的是"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"的寂寞惆怅。
  10. 造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晏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