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o xǐ ér yíng
成语解释:倒:逆;屣:鞋。倒穿着鞋急忙迎客。形容热情待客
成语出处: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五卷:“一日,曹往谒之,李倒屣而迎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热情欢迎宾客
繁体字形:倒屣而迎
英文翻译:Welcome with the shoe
倒:[dǎo]1.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2.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[dào]1.位置上下前后翻转:倒立。倒挂。倒影。倒置。2.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:倒水。倒茶。3.反过来,相反地:倒行逆施。反攻倒算。倒贴。4.向后,往后退:倒退。倒车。5.却:东西倒不坏,就是旧了点。
屣:鞋:弃之如敝屣(扔掉它如同扔掉破旧的鞋)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迎:1.迎接:欢迎。迎宾。迎新会。2.对着;冲(chòng)着:迎面。迎风。迎上去打招呼。
话说这成语"倒屣而迎",你肯定在书里见过对吧?但具体啥意思呢?举个栗子:老张听说二十年未见的老战友要来,激动得连鞋都穿反了就往门口冲,这不就是活脱脱的"倒屣而迎"嘛!
哎哟喂,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"为啥非得用倒穿鞋来表现热情?" 问得好!这成语源自《三国志》里的故事,名士蔡邕听说才子王粲来访,急着迎接把木屐都穿反了。你看古人表达欢迎的方式多有意思,连穿鞋的时间都舍不得耽搁。
现在咱们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场景。比如说你突然收到暗恋对象的微信说要来家里坐坐,这时候你慌慌张张收拾屋子的模样,是不是也有点"倒屣而迎"的劲头?不过要我说啊,现代人表达热情可以更从容些,毕竟现在有智能锁不用急着开门,但那份急切的心情古今相通。
这里插个冷知识:其实古代木屐穿脱确实麻烦,得先解绳带再套脚。这就能理解为啥古人会拿这个当梗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要真有人为你急成这样,那绝对是铁杆交情。就像我大学室友每次听说我要去她城市,准提前三小时蹲机场接机,这现代版"倒屣而迎"可比成语还夸张。
最后唠叨一句:用这个成语要注意场合。正式场合建议还是规规矩矩穿好鞋,不过朋友间开玩笑说"瞧你倒屣而迎的架势",既显文雅又接地气。下次遇到特别想见的人,不妨试试用这个典故,保准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