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 tú miè guó
成语解释: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。虚名收川,实取荆州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
繁体字形:叚途滅虢
英文翻译:stratagem of " kill him through his way
假:[jiǎ]1.虚伪的;不真实的;伪造的;人造的(跟“真”相对):假话。假发。假山。假证件。假仁假义。2.假定:假设。假说。3.假如:假若。假使。4.借用:久假不归。假公济私。不假思索。5.姓。[jià]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:请假。暑假。病假。婚假。春节有三天假。
途:1.道路:路途。旅途。长途。道听途说。半途而废。用途。2.姓。
灭:1.熄灭(跟“着(zháo)”相对):火灭了。灯灭了。2.使熄灭:灭灯。灭火。3.淹没:灭顶。4.消灭;灭亡:自生自灭。物质不灭。5.使不存在;使消灭:灭蝇。长自己的志气,灭敌人的威风。
虢:1.周朝国名。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,后来迁到河南陕县东南。东虢在今河南郑州西北。北虢在今河南陕县、山西平陆一带。2.姓。
提到"假途灭虢",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这个成语既熟悉又陌生。其实它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,结果顺道把虞国也灭了的典故。就像现在有人跟你说"我就借个充电宝",结果连你手机也顺走了——虽然比喻不太恰当,但那个"借东西是假,占便宜是真"的精髓是相通的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?举个工作中的例子:某公司打着"技术交流"的名义派人到合作方学习,结果把核心工艺摸透后自己单干。这种表面友好实则暗藏算计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"假途灭虢"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种策略虽然短期见效快,但长期来看容易砸招牌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是它的双刃剑属性。就像小时候帮同学带零食,结果自己吃掉大半——可能躲过一时责骂,但下次就没人相信你了。现实中很多商业竞争或人际交往的失败案例,往往就栽在这种自作聪明的小算盘上。与其费心设计复杂的计谋,不如把精力放在建立可持续的信任关系上。
当然,理解这个成语不是教人使诈,而是培养一种洞察力。就像网购时看到"买一送十"的广告,能马上想到要检查小字条款。当我们遇到过于美好的承诺时,保持适当警惕,多问一句"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",或许就能避免成为现代版的虞国君主。
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这个成语的影子。比如健身房推销的"免费体验课",最终目标还是卖年卡;电商平台的"砍价免费拿",本质上是在获取用户流量。看透这些表象背后的真实意图,既不会轻易上当,也能更理性地做出决策。毕竟,知道游戏规则的人,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