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ǎ
  • dào
  • miè
  • g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ǎ dào miè guó

成语解释:假:借;道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 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,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

繁体字形:叚道滅虢

英文翻译:stratagem of " kill him through his way

假道灭虢的意思

假:[jiǎ]1.虚伪的;不真实的;伪造的;人造的(跟“真”相对):假话。假发。假山。假证件。假仁假义。2.假定:假设。假说。3.假如:假若。假使。4.借用:久假不归。假公济私。不假思索。5.姓。[jià]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:请假。暑假。病假。婚假。春节有三天假。
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灭:1.熄灭(跟“着(zháo)”相对):火灭了。灯灭了。2.使熄灭:灭灯。灭火。3.淹没:灭顶。4.消灭;灭亡:自生自灭。物质不灭。5.使不存在;使消灭:灭蝇。长自己的志气,灭敌人的威风。

虢:1.周朝国名。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,后来迁到河南陕县东南。东虢在今河南郑州西北。北虢在今河南陕县、山西平陆一带。2.姓。

成语评论

春秋时期,晋国想吞并虢国却苦于没有直达路线,于是向虞国借道行军。虞国大臣宫之奇看穿晋国"借路灭虢,回头灭虞"的连环计,但虞公贪图晋国送的美玉宝马,最终引狼入室。这个典故衍生出的"假道灭虢"成语,如今常被用来比喻什么现象呢?

核心问题:借路灭虢的本质是什么?这其实是个"连环陷阱"策略:当A想消灭C却受阻于B时,先通过利诱或欺骗获得B的支持,待消灭C后立即调转枪头吞并B。就像现代商业竞争中,某外卖平台先用补贴吸引小餐馆入驻,等形成垄断后立即提高佣金抽成。

去年某科技公司的收购案就是典型案例。他们先以"战略合作"名义收购竞争对手的渠道资源,等对方核心团队解散后,突然停止技术授权,导致被收购方完全丧失竞争力。这种"先示好,后吞并"的操作,正是假道灭虢的现代演绎。

个人观察:我注意到这种策略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。就像虞公只看到眼前的玉石,却看不见国土沦陷的风险。现代社会里,很多"免费试用""限时优惠"背后,都可能藏着类似的商业陷阱——先用小恩小惠降低你的警惕,等你产生依赖后再收割利益。

如何在生活中识别这类陷阱?有个简单的方法:警惕超出常理的善意。当合作方突然提供远高于市场价值的条件时,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。就像宫之奇提醒虞公:"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",任何合作关系都要考虑长远平衡。

最近看到某创业团队拒绝风险投资的案例就很有意思。投资方承诺巨额资金,但要求获得核心数据权限。团队最终选择小额贷款保持独立性,这个决定背后正是对"假道灭虢"式陷阱的清醒认知。有时候,慢即是快,守住底线比短期利益更重要。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人性的博弈规律始终相通。理解假道灭虢的故事,不仅是记住一个成语,更是培养穿透表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。下次遇到看似完美的合作机会时,不妨在决策前给自己泡杯茶,想想两千年前虞国宫殿里那场改变命运的辩论。

假道灭虢的造句

  1. 造句 徐荣一眼看穿此计乃假道灭虢之计,就跟周瑜向刘备借道讨伐西川一样,玩的都是一个调调。
  2. 造句 不过李孚的假道灭虢之计倒让他颇为心动,他一直在考虑谋安陆郡,只是他一时找不到理由,虽然想到了不少计策,比如佯装曹军进攻安陆郡,江夏军前往救援等等。
  3. 造句 避实击虚、以逸待劳、联宋灭金,且隐含的策略为假道灭虢,南宋亡也。
  4. 造句 田畴,他是不会借道给我们用的,难道他不害怕你给他来个‘假道灭虢’。

"假道灭虢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