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ú yǎ fēng liú
成语解释:①文雅而飘逸。②谓风雅淳正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脱套》:“方巾与有带飘巾,同为雅者之服。飘巾儒雅风流,方巾老成持重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修养
繁体字形:儒雅風流
英文翻译:elegant and graceful
儒:1.旧时泛指读书人:儒生。儒医。2.古代从巫、史、祝、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。3.儒家:儒术。4.通“懦(nuò)”。懦弱:偷儒转脱。
雅:[yǎ]1.合乎规范的:雅正。2.高尚;不粗俗:文雅。雅致。雅座。3.西周朝廷上的乐歌,《诗经》中诗篇的一类。4.敬辞,用于称对方的情意、举动:雅意。雅教。5.姓。6.交情:无一日之雅。7.平素:雅善鼓琴。8.很;极:雅以为美。[yā]同“鸦”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“儒雅风流”这四个字,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,其实它离生活并不遥远。比如邻居张叔,每天晨练打太极时总穿着白布衫,手里盘着两颗核桃,见人就笑着点头打招呼——看似普通,但那种不急不躁的从容劲儿,不正是儒雅风流的气韵吗?
有人问:“儒雅是不是必须满腹经纶?”其实不然。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小王,虽然刚毕业经验不足,但每次讨论方案时都会认真听完别人发言才开口,说话时手指轻轻叩着咖啡杯沿整理思路。这种既保持谦逊又带着自信的状态,恰恰是现代版的儒雅风流。
最有趣的对照在公园里:东边凉亭里老棋友们下象棋,落子时总爱念叨两句“棋如人生,进退有度”;西边篮球场上年轻人三步上篮,进球后甩头发的动作都带着潇洒。传统与现代的“风流”在此刻奇妙交融——儒雅未必端着架子,风流也无需刻意张扬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快节奏社会里更像一种生存智慧。同事李姐处理客户投诉时,从不急着辩解,而是先递上杯温水说“您慢慢说”,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,既化解了矛盾又保持了体面。所谓风流,未必是魏晋名士的放浪形骸,也可以是平凡日子里的从容应对。
有次在菜市场看到个有意思的场景:卖菜大娘捧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边看摊边教小孙子背“采菊东篱下”。当顾客问价时,她抬头一笑:“白菜两块五,诗意不要钱。”这般烟火气里的书卷气,谁说不是另类的儒雅风流呢?
说到底,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包容性。既可以形容学术泰斗在讲台上的挥斥方遒,也能描绘外卖小哥等红灯时擦拭头盔的细致模样。当我们在浮躁生活中稍作停顿,给自己泡杯茶、理理衣领,或许就能触摸到这份流淌在时光里的东方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