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liú shuǐ xìng
成语解释:性情风流浮荡,如水一样随势而流。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0回:“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,他也不必以貌取人,只是爱少年,喜壮士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女性
繁体字形:风流水性
英文翻译:Air flow and water property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性:1.性格:个性。天性。耐性。2.物质所具有的性能;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:黏性。弹性。药性。碱性。油性。3.后缀,加在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,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:党性。纪律性。创造性。适应性。优越性。普遍性。先天性。流行性。4.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:性器官。性行为。性生活。性的知识。5.性别:男性。女性。雄性。雌性。6.表示名词(以及代词、形容词)的类别的语法范畴。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,有时无关。如俄语名词有阳、阴、中三性。
“风流水性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挺有意思。先说“风流”,通常指洒脱不羁、才华横溢;而“水性”常用来形容变化无常,比如“水性杨花”。合在一起,这个词可以比喻一个人性格灵活、适应力强,但也可能暗含不够稳定的意思。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古人会用自然现象比喻人性?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。小明是公司里的“救火队长”,哪个项目缺人他就顶上,同事都夸他“风流水性一样的人物”。但老板却私下嘀咕:“他能力是强,可别哪天突然跳槽啊!”你看,同一个特质在不同视角下,既可以是优点,也可能让人担忧——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灵活性和责任感。
不妨换个场景想。比如朋友聚会时,小红总能根据气氛调整话题,时而讲段子活跃气氛,时而认真倾听别人烦恼。这时候夸她“你这人真是风流水性”,其实是赞美她懂得变通。但若用在感情里,说某人“风流水性”,可能就暗指用情不专了。所以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,具体褒贬要看语境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代职场反而更推崇“风流水性”。比如互联网公司常说的“敏捷思维”“快速迭代”,本质上不就是要求员工像流水般顺势而为?我有个做产品经理的朋友,他自嘲是“人形变色龙”,上午和工程师聊技术参数,下午跟设计师讨论用户体验,晚上还要给老板做数据报表——这种适应力不就是新时代的“风流水性”吗?
不过凡事过犹不及。就像河流需要堤岸才能奔涌向前,人的灵活性也需要价值观做锚点。观察那些真正活得自在的人,往往既有“流水”的柔韧,也有“磐石”的坚持。下次遇到需要变通的事,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改变是随波逐流,还是顺势而为?答案或许就在你心里。
最后想说,语言就像流水,总在时代里冲刷出新的样貌。“风流水性”这个词如今已少有人用,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依然鲜活。与其纠结某个标签的褒贬,不如专注修炼自己的处世之道——毕竟人生这场长跑,既要学会拐弯,也要记得为何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