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è jiān yī xīn
成语解释:指能一心以事君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 盘庚下》:“式敷民德,永肩一心。”孔传:“用布示民必以德义,长任一心以事君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剋肩一心
英文翻译:Conquer one's shoulder and one's heart
克:1.能:克勤克俭。不克分身。2.克服;克制:克己。以柔克刚。3.攻下据点;战胜:克复。克敌。攻必克。4.消化:克食。克化。5.姓。6.严格限定(期限):克期。克日。7.质量或重量单位,符号g。1克等于1千克(公斤)的千分之一。[法gramme]8.藏族地区容量单位,1克青稞约重25市斤。9.藏族地区地积单位,播种1克(约25市斤)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,1克约合1市亩。“剋(尅)”
肩:1.肩膀:并肩前进。2.担负;担任:身肩重任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你知道"克肩一心"这个成语吗?它出自《尚书》,原意是说大家共同承担重任、团结一致。但具体该怎么用呢?让我们通过几个场景来感受。
办公室里,项目组正为新产品上线焦头烂额。组长突然说:"这次系统优化难度虽大,只要我们克肩一心,定能按时交付。"这句话像块磁铁,把原本散漫的注意力瞬间凝聚。原来,当团队需要提振士气时,这个成语就像集体行动的集结号。
有人可能会问:"这和'齐心协力'有什么区别?"问得好!两者的核心都是团结,但"克肩一心"更强调共同承担责任的分量感。就像搬家时,当沉重的钢琴需要搬上三楼,父亲说"咱们克肩一心慢慢来",那种共担重量的实感就比单纯说"一起使劲"更有画面感。
上周社区防汛演练让我有了新体会。暴雨模拟中,居委会王阿姨拿着喇叭喊:"各家各户克肩一心守好堤坝!"霎时间,退休教师、外卖小哥、便利店老板自发组成人墙。这时我突然明白,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宏大叙事,在平凡人的守望相助中同样闪耀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当使用"克肩一心"时,往往伴随着具体的行动方案。就像朋友合伙开店,光说"咱们克肩一心"可能显得空泛,但加上"我负责采购、你主攻营销"的分工,这个成语就成了团队契约的精神印章。它既需要情感共鸣,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这类传统成语的使用场景似乎在减少。但我发现,当遇到需要强调责任共担的严肃场合,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。就像家族会议上,长辈用"克肩一心振兴家业"替代普通的"大家加油",瞬间将简单的鼓励升华为代际传承的承诺。
下次遇到需要集体攻坚的时刻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像把古老的钥匙,能打开现代人心里那扇团结协作的门。当你说出这四个字时,其实是在邀请他人:"这担子我们一起扛",而这样的邀请,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群体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