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àng
  • xià
  • x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àng xià yī xīn

成语解释:上上下下一条心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,则不可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上下一心

英文翻译:both the higher and lower levels are united as one

上下一心的意思

上:[shàng]1.方位词。位置在高处的:上部。上游。往上看。2.等级或品质高的:上等。上级。上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卷。上次。上半年。4.旧时指皇帝:上谕。5.向上面:上缴。上升。上进。6.姓。7.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楼。上车。8.到;去(某个地方):上街。上工厂。他上哪儿去了?9.向上级呈递:上书。10.向前进:老张快上,投篮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11.出场:这一场戏,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。这一场球,你们五个先上。12.把饭菜等端上桌子:上饭。上菜。上茶。13.添补;增加:上水。上货。14.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;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:上刺刀。上螺丝。15.涂;搽:上颜色。上药。16.达到;够(一定数量或程度):上百人。上年纪。⒁(又shǎng)上声:平上去入。17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工尺〗。18.表示由低处向高处:爬上山顶。19.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:锁上门。考上了大学。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。20.表示开始并继续:爱上了农村。[shǎng]指上声,“上2”shàng⒁的又音。[shang]1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物体的表面:脸上。墙上。桌子上。2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:会上。书上。课堂上。报纸上。3.表示某一方面:组织上。事实上。思想上。
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上下一心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。比如小区里突然停水,物业和业主们迅速成立应急小组,有人负责联系供水公司,有人帮忙分发桶装水,还有人主动清理公共区域。大家目标一致、分工协作,不到半天就解决了问题。这种“不分你我,劲儿往一处使”的状态,就是“上下一心”的生动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合作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是否建立真正的共识。比如公司遇到转型危机时,老板如果只是单方面下达指令,员工被动执行,效果往往有限;但若管理层坦诚说明困难,一线员工主动提出改进方案,双方共同制定计划,这才算真正形成了上下同频的凝聚力。

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大禹治水。当时面对滔天洪水,大禹没有像父亲那样强行堵截,而是带着百姓疏通河道,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。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领导者的担当,更展现了民众愿意追随的信任——当权者与百姓目标一致时,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能完成。

现代职场中,“上下一心”往往体现在细节里。某科技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,从CEO到实习生都在试用测试版,茶水间的白板上写满各级员工的改进建议。这种打破层级壁垒的协作模式,让产品上线首月就收获百万用户。可见真正的团结不是喊口号,而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。

个人认为,数字时代更考验团队的“同心力”。远程办公模式下,团队成员可能分布在多个时区,这时比传统办公更需要清晰的目标共识。就像划龙舟比赛,鼓点节奏明确,每个人都知道何时发力,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保持动作同步。这种无形的默契,正是“上下一心”在新时代的进化形态。

如何判断团队是否达到这种状态?不妨观察决策过程。如果基层员工能自然地说出“我们公司”而不是“他们领导”,如果管理者做决定时会参考前线反馈,这样的组织往往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就像台风中的竹子,根系紧密相连才能共同抵御狂风。

培养这种凝聚力没有捷径。某社区书店在疫情冲击下,通过读者众筹、店员直播、作家线上分享的“三方共创”模式存活下来。店主感慨:“原来我们不只是买卖关系,而是共同守护文化火种的伙伴。”或许这就是“上下一心”最朴素的魅力——在不确定的时代,找到确定的同行者。

上下一心的造句

  1. 造句 只要全国上下一心,一定可以克服困难,古今中外多见多难兴邦的例子。
  2. 造句 现在全县人民上下一心,争取在三年内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。
  3. 造句 我国上下一心,力图自强,有望成为世界强国。
  4. 造句 上下一心,精诚团结,务歼一切来犯之敌。
  5. 造句 一年成功不容易,一年成绩靠大家,上下一心最重要,团结才会出成绩,愿有困难的说出来,有想法的说出来,有烦恼的说出来,有压力的分出来,12的成功升起来,12的公司强起来。
  6. 造句 最后,在祖国人民上下一心,共同努力下度过了难关。
  7. 造句 “上下同欲者胜”,说的就是只有上下一心才能获取胜利。
  8. 造句 他们上下一心,团结起来,强大的凝聚力迸发出无比的力量,使他们克服了一场天灾浩劫.
  9. 造句 我只听说过‘上下不和、虽安必危’的道理,若不能上下一心、令行禁止,当然无法持家治国。
  10. 造句 我聂万龙在此,对天发誓!从今以后,斯科群山上下一心,同甘共苦!若有二心,叫我天打五雷轰,生不如死,死后不得超生,世世代代为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