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ù sǐ quǎn jī
成语解释:比喻敌人灭亡后,功臣不受重用。
成语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》:“鸟尽弓藏,兔死犬饥,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,亦未可尽以为然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兎死犬饑
英文翻译:Death of a rabbit and hunger of a dog
兔:哺乳动物,头部略像鼠,耳大,上唇中间分裂,尾短而向上翘,前肢比后肢短,善于跳跃,跑得很快。有家兔和野兔等。肉可以吃,毛可供纺织,毛皮可以制衣物。通称兔子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饥:1.饿:饥餐渴饮。如饥似渴。2.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:连年大饥。
“兔死犬饥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含义其实很贴近生活。举个例子:一个村子原本靠打猎为生,如果野兔被捕光了,猎犬也会跟着挨饿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兔子的存亡会影响猎犬的生存?答案很简单——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,就像现代社会中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一样。
想象一下职场中的场景。假设某公司突然砍掉了整个市场部门(兔),原本依赖市场部提供客户资源的销售团队(犬)就会陷入被动。这种情况恰恰对应了“兔死犬饥”的警示:当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消失时,相关方也会遭受连带冲击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也提醒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生存能力。
有人或许会质疑:这个成语是不是在宣扬消极的宿命论?其实不然。我观察到现实中,很多企业开始通过交叉培训、业务模块化等方式化解单一依赖的风险。就像聪明的猎户不会只养猎犬,还会种田织布,这种主动创造多重保障的思维,正是对“兔死犬饥”困境的积极回应。
在人际关系中也能找到对应案例。比如朋友A总是帮朋友B解决工作难题,当A突然调职后,B就面临孤立无援的处境。这让我想到:健康的互助关系应该像生态系统的食物网,而不是单一的食物链。建立多维度支持网络,才能在变化来临时保持韧性。
观察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会发现,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,抗风险能力越强。这或许在提示我们: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建设,都应该追求“去中心化”的生存智慧。当某个支撑点消失时,我们既要有提前预警的敏感度,也要具备快速重构新支撑点的行动力——这可能就是古老成语带给现代人的新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