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o tù sǐ,liáng quǎn pēng
成语解释: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。同“狡兔死,良狗烹”。
成语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三回:“吾闻‘狡兔死而良犬烹’。敌国如灭,谋臣必亡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狡兎死,良犬烹
英文翻译:If a cunning rabbit dies, a good dog will cook
狡:奸猾;诡诈:狡诈。
兔:哺乳动物,头部略像鼠,耳大,上唇中间分裂,尾短而向上翘,前肢比后肢短,善于跳跃,跑得很快。有家兔和野兔等。肉可以吃,毛可供纺织,毛皮可以制衣物。通称兔子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良:1.好:优良。良好。善良。良药。消化不良。2.善良的人:除暴安良。3.很:良久。用心良苦。获益良多。4.姓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烹:1.煮(菜、茶):烹饪。烹调。2.烹调方法,先用热油略炒,然后加酱油等作料搅拌,随即盛出:烹对虾。
“狡兔死,良犬烹”这句话,听起来像是一句谜语,但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生存法则。举个例子,某公司创业初期,老板对技术骨干百般器重,可等到产品上线、市场稳定后,却找借口辞退了这位元老。这就像猎人在抓到兔子后,转头就把猎犬炖了——因为“用不上”了。
为什么总有人“卸磨杀驴”?这个成语的核心矛盾在于“价值有效期”。当一个人的利用价值被榨干,或者威胁到上位者的安全感时,关系就可能突变。就像古代开国皇帝常诛杀功臣,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,而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变成了风险。
现代职场也常见类似现象。某建筑公司项目经理老张,带着团队啃下硬骨头项目,庆功宴上老板亲自敬酒。三个月后公司引进新管理系统,因为老张不擅长数字化管理,竟被安排去带实习生团队。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“烹煮”,比直接开除更让人心寒。
难道只能被动接受吗?我倒觉得这个成语更像是预警钟。朋友小周的故事很有启发性:他在广告公司做策划,每完成大案就主动学习新技能,从平面设计到AI绘图工具样样精通。五年过去,他反而成了公司离不开的“多面手”。这说明关键不在于会不会被“烹”,而在于能否持续产出新价值。
历史上范蠡的智慧值得借鉴。他帮越王勾践复国后,没有贪恋相位,而是改行经商成为富豪。这种及时转换赛道的清醒,比单纯抱怨“兔死狗烹”更有建设性。就像现在很多职场人发展副业,未尝不是种未雨绸缪。
与其纠结会不会被“烹”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更新上。定期盘点技能库,主动接触新领域,建立多元价值网络。当你能持续提供独特价值时,自然就从“猎犬”升级为“不可或缺的伙伴”。毕竟,真正厉害的人,从来不是等着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