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zǐ wáng sūn
成语解释:指王公贵族子弟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公子王孙,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王公贵族子弟
繁体字形:公子王孫
英文翻译:sons of princes and nobles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王:[wáng]1.君主;最高统治者:君王。国王。女王。2.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:王爵。亲王。王侯。3.首领;头目:占山为王。擒贼先擒王。4.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:蜂王。蚁王。王蛇。花中之王。5.辈分高:王父(祖父)。王母(祖母)。6.最强的:王水。王牌。7.姓。[wàng]古代称君主有天下:王天下。
孙:[sūn]1.儿子的儿子:孙子。孙女。2.跟孙子同辈的亲属:外孙。侄孙(侄儿的子女)。3.孙子以后的各代:曾(zēng)孙(孙子的子女)。玄孙(曾孙的子女)。子孙(儿子和孙子,泛指后代)。王孙(贵族的子孙后代)。4.植物再生成孳生的:孙竹(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)。5.姓。[xùn]古同“逊”。
公子王孙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出身贵族或家境优渥的年轻人。比如有人调侃道:“他从小住别墅、坐豪车,活脱脱一个现代版公子王孙。”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个词带点贬义?其实,它常暗指“依赖背景而非能力”的状态,就像古人说的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
再看个职场例子:“公司空降的新总监毫无经验,全凭家里关系上位,同事们私下都说这是公子王孙来镀金了。”这时候可能有人问:现代社会还存在这种现象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阶层固化、资源垄断依然存在,比如某些行业里“拼爹”比“拼能力”更见效。
但换个角度看,这个词也在提醒我们:优越条件是把双刃剑。认识个富二代朋友,家里给安排了清闲岗位,他却主动辞职创业,说“不想当温室里的公子王孙”。这说明环境虽重要,个人选择才是关键。就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贾宝玉,生在钟鸣鼎食之家,最终却选择遁入空门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网络上常把“公子王孙”和“寒门贵子”对比讨论。比如某高校教授曾说:“教育公平化正在打破公子王孙的知识垄断。”这背后反映的是社会流动性问题——当上升通道畅通时,出身就不再是决定性标签。
个人认为,与其纠结于“投胎技术”,不如聚焦“破局方法”。见过真正优秀的“公子王孙”,他们反而更努力证明自己,比如某科技公司创始人坚持不拿家族资金创业。这告诉我们:标签可以被改写,关键看个体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源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换个角度思考:如果我是他,会怎么做?或许就能理解,无论是含着金汤匙还是泥汤匙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答案。重要的是,别让任何一个标签困住前进的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