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ōng
  • bào
  • ch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ōng bào sī chóu

成语解释:借公事来报私仇;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,正好公报私仇,却饶不得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公報私讎

英文翻译:use one 's position to get even with another person for a private grudge

公报私仇的意思
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
报:1.传达;告诉:报告。报名。2.传达新闻、消息的文字或信号:报纸。捷报。电报。3.某些刊物:周报。学报。4.报答;报复:报恩。报仇。报应。

私:1.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(跟“公”相对):私事。私信。私有。2.自私(跟“公”相对):私心。大公无私。3.暗地里;私下:私访。窃窃私语。4.秘密而不合法的:私货。私盐。私通。

仇:[chóu]1.仇敌:疾恶如仇。同仇敌忾。2.仇恨:结仇。血泪仇。他们两家有仇。[qiú]姓。

成语评论

公报私仇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借着公事的名义,偷偷报复自己的私人恩怨。比如有人在工作上故意刁难同事,表面上说是为了公司利益,实际是因为两人以前有过矛盾,这就是典型的“公报私仇”。

举个例子:公司里的小张和小李曾因竞争晋升岗位产生摩擦。后来小张当上主管后,故意把最累的活分给小李,还美其名曰“能者多劳”。这种行为看似公平,实则是利用职权泄私愤。这时候我们就能说:“小张这是在公报私仇啊!”

为什么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呢?本质上是因为权力缺乏监督。当一个人掌握资源分配或决策权时,若没有制衡机制,就容易把私人情绪掺杂到工作中。比如古代县官审案时,若被告曾得罪过他,他可能就会重判——这既是滥用职权,也是公报私仇的典型案例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怎么区分严格管理和公报私仇?关键看动机是否纯粹。真正的严格管理会一视同仁,且以提升效率为目标;而公报私仇往往针对特定对象,处理方式也明显有失公允。就像老师罚全班抄课文是管教,但单罚某个顶撞过自己的学生就是借题发挥。

我个人观察发现,职场中很多矛盾激化都源于这种“公私不分”。其实遇到私人恩怨,直接沟通往往比暗地较劲更有效。与其在报表里偷偷删掉同事的名字,不如主动约杯咖啡把话说开。毕竟,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上,总比用来算计别人更划算。

最后要提醒的是,制度设计能有效预防这类问题。比如实行项目轮岗制、建立匿名反馈渠道,或者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,当权力运行变得透明,那些藏在文件夹里的私人恩怨自然无处遁形。

公报私仇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竟然公报私仇,我们告他去!
  2. 造句 你别纳闷,他明显是公报私仇。
  3. 造句 说不出不给我盖公章的理由,你就是公报私仇,借机报复。
  4. 造句 丁相爷,你不能以大欺小,公报私仇,大不了你欠的十万两银子就不用还了。
  5. 造句 不过此计过于偏激,劳师动众,有公报私仇之嫌,与奉行名誉有损。
  6. 造句 哦,众人恍然大悟,原来,自私自利和公报私仇是这样出来的!
  7. 造句 马胖贼,你公报私仇,老子是曲线救国,有委座发来的电报为证!
  8. 造句 徐嘉就差说暗影公报私仇了,也只有这句话才能让她痛快,不过这话她也不能随便说,哪怕是开玩笑也不行,更何况这位暗影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开的起玩笑的人。
  9. 造句 竟然就翻出了二十多年前的旧账来公报私仇来了?“吴天……”。
  10. 造句 哼,倒是会说话啊,休得以众生之难公报私仇,谁不知你心中所念,心中所爱!可惜,你情系错人,她,是我的,永生永世!

"公报私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