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īng jī xuě cháng
成语解释:比喻身心洁白,没有污点。
成语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筵席》:“东林伯仲,俺青楼皆知敬重。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,铁心石腹何愁冻。吐不尽鹃血满胸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的身心
繁体字形:冰肌雪腸
英文翻译:icy as symbol of purity of character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肌:肌肉,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。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而成。分横纹肌、平滑肌和心肌三种。
雪:1.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,多为六角形,是气温降低到0℃以下时,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。2.颜色或光彩像雪的:雪白。雪亮。3.姓。4.洗掉(耻辱、仇恨、冤枉):雪耻。雪恨。昭雪。洗雪。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哎,你说这“冰肌雪肠”到底是个啥意思啊?说白了,就是形容人皮肤白得像冰,心地干净得像雪——不过这里头可藏着大讲究!比如:“王姐虽然天天跑工地,可人家愣是冰肌雪肠,晒不黑还特热心肠。”你看,这说的不就是表里如一的美嘛。
等等,为啥非用“冰”和“雪”来打比方?你琢磨啊,冰透亮不藏污,雪落地就化水滋养万物,这不正好对应着人的纯粹和善意?就像隔壁老张,退休金全捐山区孩子上学,街坊都说他“冰肌雪肠老顽童”,听着就带劲儿!
不过现在这年头,光看外表可不成。我二叔开大排档的,满手油烟气,可谁家孩子上学差钱他都偷偷垫上——这不比那些朋友圈晒善款的实在多了?所以说啊,“冰肌雪肠”在现代社会,更多是夸人那股子不掺假的实在劲儿。
要我说,这成语最妙在哪儿?它把外貌和内在串成糖葫芦了!就像咱楼下的李医生,戴着口罩只露眼睛,可病号们都说她“看眼神就知道是冰肌雪肠的好大夫”。你品,这词儿用得够传神吧?
说到底,甭管时代咋变,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不褪色。就像去年洪灾时,那个蹚着齐腰水背老人的外卖小哥,大伙儿不约而同想起“冰肌雪肠”这词——关键时刻见真心,这才是成语活在现代的鲜活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