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ué
  • shèng
  • miào
  • t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ué shèng miào táng

成语解释:庙堂:指古代帝王祭祀、议事的场所。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。
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投笔肤谈》:“儒将者,决胜庙堂者也。武将者,折冲千里者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决勝廟堂

英文翻译:Decisive Temple

决胜庙堂的意思

决:1.水冲破堤岸;开口子:决口。2.确定;拿定主意:表决。犹豫不决。3.确定最后胜负:决赛。决出前三名。4.副词。一定:决不后退。5.处(chǔ)死:枪决。处决。
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
庙:1.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:宗庙。家庙。2.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:寺庙。土地庙。文庙。岳庙。山顶上有一座庙。3.指朝廷:庙堂。廊庙。4.已死皇帝的代称:庙号。庙讳。5.庙会:赶庙。

堂:1.正房:堂屋。2.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:礼堂。课堂。食堂。3.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、审讯案件的地方:大堂。过堂。4.用于厅堂名称,旧时也指某一家、某一房或某一家族:三槐堂。5.用于商店牌号:同仁堂(北京的一家药店)。6.堂房:堂兄。堂弟。堂姊妹。7.a)用于成套的家具:一堂家具。b)用于分节的课程,一节叫一堂:两堂课。c)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:过了两堂。d)用于场景、壁画等:三堂内景。一堂壁画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决胜庙堂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古代战争里的谋略对决,但它的含义其实更贴近现代社会的智慧博弈。简单来说,它形容的是在关键场合(比如高层会议、重大决策)中,通过策略和判断力取得决定性胜利。比如,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团队在是否投入元宇宙研发的激烈讨论中,有人用数据模型推演未来趋势,最终说服董事会支持项目——这就是“决胜庙堂”的典型场景。

为什么策略比蛮力更重要?其实答案藏在成语的“庙堂”二字里。这个词原指古代帝王议事的殿堂,后来代指需要高度智慧的决策场景。比如2020年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面对电池技术路线分歧时,技术总监没有执着于争论,而是邀请供应链伙伴共同设计解决方案,这种跳出单一视角的思维方式,正是“决胜庙堂”的精髓。

最近读到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的改革案例很有意思。他顶着舆论压力砍掉冗余业务线时,被外界视为鲁莽,但半年后扭亏为盈的数据证明,这其实是经过精确计算的“庙堂级操作”。这让我想到:决胜的关键,往往在于能否在信息不全时做出反直觉的判断。

普通人如何修炼这种能力?观察那些商界领袖的决策模式会发现,他们特别擅长把复杂问题拆解成可执行的模块。就像下围棋,高手既能看到局部厮杀,又能把握全局走势。去年参与过一个社区改造项目,居民代表们最初在绿化方案上僵持不下,后来有人提议用VR技术让所有人“走进”未来社区,争议点竟然迎刃而解——这种创造性破局思维,就是当代的“庙堂智慧”。
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过载反而增加了决策难度。最近看到某基金经理的访谈很有启发,他说现在做投资决策,60%时间花在过滤噪音,30%用于验证逻辑,真正做决定只需10%。这让我重新理解“决胜庙堂”的现代含义: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判断,比掌握更多数据更重要。

站在写字楼落地窗前俯瞰城市时,常想起这个词背后的深意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较量往往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,可能是深夜办公室的白板前,也可能是跨国视频会议中突然的灵光乍现。当我们学会把短期压力转化为长期布局的耐心,或许就离“庙堂”更近了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