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 dí bù yì
成语解释: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八章:“不如让我去,出敌不意,拦腰插一拳,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出乎预料
繁体字形:出敵不意
英文翻译:catch the enemy unaware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哎哟喂,你听说过“出敌不意”这成语吗?说白了就是搞突然袭击,让对方完全摸不着头脑。举个例子啊,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玩空城计那次,司马懿带着大军杀到城门口,结果老诸淡定弹琴,愣是把人吓退了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”嘛!你可能会问:这招真管用吗?嘿,关键得看时机对不对,就像打麻将突然甩出个杠上开花,对手当场懵圈。
话说回来,现代人咋用这招呢?举个栗子,有个卖奶茶的小店老板发现隔壁开了连锁品牌,直接搞了个“反向营销”。别人都在推新品,他反而挂出招牌:“本店只卖经典款,喝不惯算我输!”结果反而吸引了一堆怀旧顾客。你看,这波操作是不是既出敌不意,又挠到用户痒处?不过得提醒各位,玩这手千万别变成自嗨,得先摸清对手路数才行。
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:出敌不意是不是等于瞎折腾?我跟你说,完全不是一码事!记得去年小区篮球赛决赛吗?我们队明明落后10分,最后30秒队长突然让后卫改打中锋,对方压根没防住这招。这里头的门道啊,在于“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”,要是换个完全没练过的位置,那可就真成闹剧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招也不能滥用。就像做菜放辣椒,偶尔来点提神,顿顿重口谁受得了?前阵子有个网红餐厅搞“盲盒菜单”,开始挺新鲜,结果连着三周都让人猜不着菜品,最后客人都跑光了。所以说啊,出敌不意得讲究火候,就像段子里抖包袱,得卡在观众最想不到的那个点。
我总觉得,出敌不意这事儿吧,关键不在“敌”,而在“意”。就像下棋时说的“走一看三”,表面上突然落子,实际上早把后面三步算明白了。拿写文章来说,你以为我这会儿要讲大道理?偏不!咱们聊点实际的——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时候要是来个出敌不意,会怎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