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án
  • niú
  • zhī
  • dǐ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án niú zhī dǐng

成语解释:函:包含,包容。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。形容气势宏大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夫函牛之鼎沸,而蝇蚋不敢入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圅牛之鼎

英文翻译:Hanniu tripod

函牛之鼎的意思

函:1.匣;封套:石函。全书共四函。2.信件:来函。函授。3.包容;包含。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鼎:1.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,圆形,三足两耳,也有方形四足的。2.比喻王位、帝业:定鼎。问鼎。3.大:鼎力。鼎言。4.锅。5.姓。6.正当;正在:鼎盛。

成语评论

函牛之鼎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用来形容看似笨重却有大用的事物。比如某公司花大价钱买了台巨型服务器,同事吐槽说:“这机器占半个机房,简直是函牛之鼎啊!”这时候技术主管笑着回应:“别看它体积大,处理数据可比原先快十倍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大鼎装牛?小容器不行吗?” 这恰好点出了成语的精髓——事物的价值不能单看外表。就像邻居张叔家的老式收音机,外壳斑驳还占地方,但他说:“台风天手机没信号,全靠它能收到救灾广播。”有些事物的存在感,恰恰来自它的“大而稳”。

再举个职场例子。新人小林总嫌弃公司流程繁琐,觉得像“函牛之鼎般累赘”。带教师傅却提醒他:“去年行业危机时,正是这套流程让我们提前规避了风险。”这让我想到,很多看似笨拙的体系,其实是前人经验的沉淀。就像古鼎虽重,却是祭祀时不可或缺的礼器。

现代生活中,“函牛之鼎”的智慧依然鲜活。朋友创业做智能家居,最初设计的万能遥控器集合了二十多种功能,结果用户根本不会用。后来他改成模块化设计,感慨道:“追求大而全反而成了函牛之鼎,不如做精做专。”这启示我们:判断事物的价值,要看实际效用而非表面规模

下次遇到“大块头”的事物,不妨先别急着否定。老家祠堂那口锈迹斑斑的铁钟,去年洪水时被用来发布预警,钟声传遍整个村落。村民们都说:“老祖宗留下的函牛之鼎,关键时刻真顶用啊!”你看,有些存在看似过时,却在特定时刻闪耀独特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