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ú
  • zhī
  • t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ī mǎ niú zhī tàn

成语解释:比喻对孑然一身、孤立无援的感叹。

成语出处:《论语 颜渊》:“司马牛忧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司馬牛之嘆

英文翻译:The sigh of Sima Niu

司马牛之叹的意思

司:1.主持;操作;经营:司机。司炉。各司其事。2.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部低,比处高):人事司。外交部礼宾司。3.姓。
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叹:1.叹气:叹息。可叹。长吁短叹。2.吟哦:咏叹。一唱三叹。3.发出赞美的声音:赞叹。叹为奇迹。

成语评论

司马牛之叹”这个成语,你听说过吗?它来自《论语》,讲的是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因为自己没有兄弟而感到孤独,后来被用来形容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感慨。比如有人看着朋友圈里热闹的聚会照片,突然冒出一句:“哎,这算不算是现代版司马牛之叹?”

为什么我们会在生活中产生这种感叹呢?其实就像吃火锅时发现最爱吃的牛肉丸卖光了,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。有人看到同事升职加薪,自己却原地踏步,难免会嘀咕:“明明我也很努力啊。”这时候的自我怀疑,正是“司马牛之叹”的鲜活写照。

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感慨未必是坏事。就像健身时肌肉酸痛代表你在成长,偶尔的“司马牛之叹”反而提醒我们关注内心需求。记得去年公司年会,小李看着台上领奖的同事,回家后却报名了职业培训课程。现在他成了部门的技术骨干——你看,感慨也能变成前进的燃料。

有人可能会问:难道感慨孤独就是软弱吗?完全不是!就像手机需要充电才能运转,人的情绪也需要适时释放。我有个做自由职业的朋友,每天对着电脑工作十小时,周末必约老友爬山喝茶。用他的话说:“承认需要社交不丢人,憋着不说才容易憋出毛病。”

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,他们有个共同点:既能坦然面对“司马牛之叹”,又懂得主动破局。就像邻居张阿姨退休后,起初总觉得生活没了重心,后来参加社区书法班,现在作品都挂到文化馆展览了。这种从感慨到行动的转变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宝贵的启示。

下次当你再产生类似感慨时,不妨把它看作生活的温馨提示。就像导航软件发现你偏离路线时会重新规划,我们的情绪波动也在提醒:是时候调整方向,或者给自己加点“油”了。毕竟连古人都会有的感叹,我们现代人又何必苛责自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