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ú zhī yī máo
成语解释:牛身上一根毛。比喻微不足道。亦作“九牛一毛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略》:“臣知言出必死,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,生既无益,死亦何损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微不足道的东西
繁体字形:牛之一毛
英文翻译:one drop in the bucket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毛: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毛。鸡毛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。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。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毛坯。毛铁。4.不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5.粗略:毛估。毛算。6.小:毛孩子。毛贼(小偷儿)。7.指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8.姓。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毛手毛脚。毛头毛脑。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毛。这下可把他吓毛了。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毛了,你要吃大亏。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“牛之一毛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吧:小明在科技公司负责数据录入,每天处理上千条信息。他总觉得自己像牛身上的一根毛般微不足道,直到某天系统故障时大家才发现——原来他整理的客户偏好数据,正是新产品研发的关键拼图。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个体的微小贡献真的重要吗?我们不妨逆向思考:如果每根牛毛都觉得自己可有可无,整张牛皮还能保持完整吗?就像马拉松比赛里,冠军选手的每个训练动作看似普通,但正是这些“牛之一毛”般的日常积累,最终编织出胜利的桂冠。
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职场新人常陷入“牛毛焦虑”,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见。我倒觉得换个视角看,这恰是成长必经之路。记得刚做记者时,我负责校对稿件里的标点符号,当时觉得这工作毫无技术含量。直到某次把分号错改成句号,导致整段话产生歧义,才惊觉每个细节都牵动着全局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。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看似琐碎,但正是这些“牛之一毛”守护着城市的环保网络;短视频博主每个15秒的创作,经过算法放大可能影响百万人的情绪。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大小,而在于它是否处在价值链条的关键节点。
下次当你觉得自己的努力像沧海一粟时,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:航天飞船发射前,工程师正在检查第1024颗螺丝。这颗螺丝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体积或造价,而在于它所在的位置——缺失它,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。这或许就是“牛之一毛”给现代人最重要的启示:找准定位,小角色也能撬动大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