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āo jù fǔ yuè
成语解释:古代四种刑具。借指酷刑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,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凿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酷刑
繁体字形:刀鋸斧鉞
英文翻译:Axe and saw
刀:1.切、割、削、砍、铡用的工具,一般用钢铁制成:菜刀。镰刀。铡刀。铣刀。一把刀。2.用于劈或刺的兵器:大刀。朴刀。刺刀。3.形状像刀的东西:冰刀。双刀电闸。4.计算纸张的单位,通常一百张为一刀。5.姓。
锯:[jù]1.拉(lá)开木料、石料、钢材等的工具,主要部分是具有许多尖齿的薄钢片:拉锯。电锯。手锯。一把锯。2.用锯拉(lá):锯树。锯木头。[jū]同“锔”(jū)
斧:1.斧子:板斧。2.古代一种兵器:斧钺。
钺:古代兵器,青铜或铁制成,形状像板斧而较大。
哎呦,说到“刀锯斧钺”这个成语,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古代打仗的兵器。但说白了,它其实更多用来形容“严酷的刑罚”或者“巨大的压力”。比如有人开玩笑说:“老板这项目进度催得比刀锯斧钺还狠,我连上厕所都得掐表!”你品品,这味儿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?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到底咋用才贴切啊?”举个例子吧——比如讲历史故事时可以说:“当年商鞅变法,反对派骂他‘用刀锯斧钺治民’,结果人家愣是让秦国强盛起来了。”你看,这么一用,既点明了改革的艰难,又带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,多带劲!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社会哪还有真刀真枪的刑罚?但换个角度看,现在人遇到的“刀锯斧钺”可一点不少。比如隔壁老王创业失败欠了债,逢人就说:“这年头市场的竞争比刀锯斧钺还锋利,稍不留神就被淘汰。”你别说,这种比喻还真能让人秒懂那种危机感。
有人可能会嘀咕:“这成语听着怪吓人的,用起来会不会太夸张?”嘿,关键看场景!前两天听社区大爷聊旧事:“我们那会儿修水坝,寒冬腊月抡大锤,那滋味真是刀锯斧钺加身啊。”你发现没?只要语境合适,就算夸张点反而能强化表达效果,老李头这话一出口,大伙儿都沉默了,你懂的。
其实我个人觉着啊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自带画面感。就像前两天看小说,作者写主角面对人生抉择时用了句:“命运的刀锯斧戟已架在脖颈,他却笑着蘸血写诗。”嚯,这反差感,直接把人物性格立住了。所以说啊,用好这类成语就像炒菜撒盐,分量拿捏准了才提鲜。
说到底,甭管是形容现实压力还是比喻精神考验,“刀锯斧钺”这个词儿就像面照妖镜,能把那些看不见的困难具象化。下次遇到棘手的事,不妨试试换个说法:“这事儿虽没到刀锯斧钺的地步,但也够咱喝一壶的。”这么一说,既表达了难度,又不显得苦大仇深,多合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