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āng zhí bù ē
成语解释: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成语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刚强正直,不逢迎
繁体字形:剛直不阿
英文翻译:upright and outspoken
刚:1.硬;坚强(跟“柔”相对):刚强。刚直。他的性情太刚。2.姓。3.恰好:不大不小,刚合适。4.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;仅仅: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,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。5.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:他刚从上海回来。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。6.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字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:刚过立春,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。
直:1.成直线的(跟“曲”相对):笔直。马路又平又直。你把铁丝拉直。2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升机。把标杆立直。3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行的文字。屋子很大,直里有两丈,横里有四丈。4.挺直;使笔直:直起腰来。5.公正的;正义的:正直。理直气壮。6.直爽;直截:直性子。心直口快。直呼其名。他嘴直,藏不住话。7.汉字的笔画,即“竖1”8.一直;径直;直接:直达。直到。直哭了一天。直朝村口走去。9.一个劲儿;不断地:他看着我直笑。我冷得直哆嗦。10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阿:[ā]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阿大。阿宝。阿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阿婆。阿爹。阿哥。[ē]1.迎合;偏袒:阿附。阿谀。刚直不阿。阿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阿。3.弯曲的地方:山阿。4.指山东东阿:阿胶。5.姓。
刚直不阿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一个“倔脾气”的褒义词。比如有人问:“领导明明说错了话,该不该当面指出来?”如果选择直言不讳,甚至因此得罪人,可能就会被评价为“刚直不阿”。这种行为看似不圆滑,却让人想起《史记》里记载的汲黯——他敢在汉武帝面前批评政策,连皇帝都说他“戆直得可爱”。
这时候可能会疑惑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“一根筋”的人吗?实际上,刚直不阿的核心在于“守住底线”。比如医生拒绝伪造病历,教师拒绝修改学生成绩,这些看似普通的选择,本质上都是对原则的坚持。它不一定要轰轰烈烈,但需要清晰的是非判断。
有人问:“刚直不阿会不会显得情商低?”我曾在职场见过一位主管,他每次开会都直接指出方案漏洞,甚至让领导尴尬。但三年后,他成了最受团队信任的人——因为大家知道,他的批评里没有私心。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刚直不阿不是横冲直撞,而是用专业态度守护该守护的东西。
个人认为,刚直不阿在现代更像一种“稀缺资源”。我们常说要高情商、懂变通,但遇到必须说真话的场合,敢不敢做那个“不合群”的人?就像小区业主群里,当多数人默许违规搭建时,总需要有人站出来说“这不合法”。这种勇气看似微小,却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。
最后想到一个细节:刚直不阿的人往往活得比较“轻省”。他们不用费心编造谎言去圆之前的谎,也不用在夜深人静时拷问自己的良心。或许这正是这个成语历经千年,依然值得被传颂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