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èng
  • gōng
  • ē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èng gōng bù ē

成语解释: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
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·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为宪所奏免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很刚直

繁体字形:奉公不阿

英文翻译:To serve the public

奉公不阿的意思

奉:1.给;献给(多指对上级或长辈):奉献。奉上新书一册。2.接受(多指上级或长辈的):奉旨。奉上级命令。3.尊重:崇奉。奉为圭臬。4.信仰:信奉。素奉佛教。5.侍候:奉养。侍奉。6.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:奉托。奉陪。奉劝。奉告。7.姓。
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阿:[ā]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阿大。阿宝。阿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阿婆。阿爹。阿哥。[ē]1.迎合;偏袒:阿附。阿谀。刚直不阿。阿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阿。3.弯曲的地方:山阿。4.指山东东阿:阿胶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嘿,各位小伙伴,今天咱们来聊聊“奉公不阿”这个成语。你可能会问:“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?”说白了,就是形容人办事公正,不偏私,骨头硬得像块钢板,绝不因为人情世故就低头。举个例子,比如老张是公司财务总监,老板的亲戚想虚报发票,他直接甩出一句:“这事儿得按规矩来,没得商量!”你说这算不算奉公不阿

哎,这时候有人要杠了:“现在社会这么复杂,坚持原则不会吃亏吗?”你还别说,这问题挺现实。但咱得明白,奉公不阿可不是死脑筋。比如医生拒绝给熟人插队做检查,表面看好像不近人情,但实际上维护了所有患者的公平。这种“硬气”反而能赢得长期信任,你懂的。

再举个历史案例,包青天铡陈世美那出戏大家都听过吧?人家驸马爷权势滔天,但老包愣是顶着压力按律法办事。这种“轴劲儿”虽然得罪人,但正是这种精神让制度有了牙齿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实中咱们普通人能做到公私分明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依我看呐,奉公不阿就像手机里的防抖功能。社会这个大染缸总想让人左右摇摆,但守住这个原则就能保持清晰方向。当然啦,咱也不能当愣头青,得学会用灵活的方式坚持底线。比如说遇到违规要求,与其硬刚,不如把规章制度搬出来当挡箭牌,这样既保住了原则又不伤和气。

最后提一嘴,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“变通”才是生存之道,这其实有点片面。你看那些百年老字号,哪个不是靠着诚信经营才活到现在?奉公不阿就像打地基,虽然看不见,但少了它,楼盖得再花哨也经不起风雨。下次遇到需要坚持原则的时候,不妨想想这个理儿,保准能挺直腰杆做决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