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ng zhèng bù ē
成语解释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人品行正直
繁体字形:方正不阿
英文翻译:upright and outspoken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阿:[ā]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阿大。阿宝。阿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阿婆。阿爹。阿哥。[ē]1.迎合;偏袒:阿附。阿谀。刚直不阿。阿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阿。3.弯曲的地方:山阿。4.指山东东阿:阿胶。5.姓。
什么是“方正不阿”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一个人坚持原则、不偏不倚。比如,某位老师发现学生考试作弊,即使对方是班干部,也坚持按校规处理。这时候大家会说:“李老师真是方正不阿,谁都别想在他眼皮底下搞小动作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需要方正不阿的人吗?”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比如公司财务小王,发现部门经理要求她修改报表数据,她直接拒绝并上报高层。这种行为不仅保护了公司利益,也避免了自己卷入法律风险。你看,方正不阿既是对品格的考验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。
但现实中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吧?确实,比如菜市场卖菜的张叔,常年坚持不短斤缺两。有次同行笑他:“现在谁还这么老实?”他却说:“秤杆子歪了,人心就歪了。”这种朴素的坚持,反而让他的摊位成了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方正不阿的人常被贴上“死板”的标签。比如程序员老周,坚持不接需要抄袭他人代码的项目,哪怕老板施压。其实换个角度看,这种“死板”恰恰是专业精神的体现——就像木匠不用朽木做房梁,医生不开过期药一样。
个人认为,方正不阿不等于不懂变通。邻居赵阿姨在社区调解纠纷时,既坚持公平原则,又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劝说。这让我想到:真正的正直,应该像竹子——主干笔直,枝叶却能随风摆动。既守住底线,又不失温度。
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情况时,不妨问问自己:十年后再看这个决定,会不会为今天的坚持感到骄傲?就像山间溪流,即便绕路百转,最终奔向大海的方向始终不变。做人的道理,有时候和自然界的规律出奇地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