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 chū máo lú
成语解释: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刚出道
繁体字形:初出茅廬
英文翻译:fledgling
初:1.开始的:初夏。初冬。2.开始的一段时间:年初。月初。本学期初。3.第一个:初伏。初旬。初一(农历每月的第一天,等于“第一个一”,区别于“十一、二十一”)。初十(农历每月的第十天,等于“第一个十”,区别于“二十、三十”)。4.第一次;刚开始:初试。初出茅庐。初学乍练。5.最低的(等级):初级。初等。6.原来的:初心。初志。初愿。7.原来的情况:和好如初。8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茅:1.白茅。2.(Máo)姓。
庐:1.简陋的房屋:茅庐。庐舍。2.指庐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安徽合肥):庐剧。3.姓。
哎呦喂,说到“初出茅庐”这个成语啊,你肯定听过但未必用过对吧?简单来说呢,它就像形容刚毕业的小年轻第一次踏入职场,手里攥着简历到处投,见面就喊“请多指教”的那种状态。举个例子,隔壁老张家闺女刚考上教师编,上课头一天紧张到把粉笔掰成三段,这不就是活脱脱的“初出茅庐”现场嘛!
等等,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新人身上吗?”嘿,格局打开点朋友!前几天菜市场卖鱼的王叔家儿子参加电竞比赛,开场三分钟就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,解说员当场就来句:“这位选手真是初出茅庐啊!”你瞅,连打游戏的新手都适用,这成语的适用范围可比你想象中广多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老祖宗要用“茅草屋”来比喻新手呢?你想想啊,古时候读书人刚学成出山,可不就像从茅草屋里走出来的愣头青么?既没实战经验又带着股书生气。不过现在时代变了,我倒觉得“初出茅庐”反而成了潜力股的代名词——就像刚上市的科技公司股票,虽然现在看着不咋地,保不齐哪天就窜上天呢!
这里插句个人看法哈,现在有些公司招人动不动就要三年工作经验,要我说啊,谁不是从初出茅庐的阶段过来的?就像我表弟去年开奶茶店,头三个月天天算错账,现在不也混成连锁店小老板了?所以说啊,给新人多点包容,说不定就能收获个未来的行业大拿。
最后唠叨一句,甭管是职场菜鸟还是创业小白,记住“初出茅庐”可不是贬义词。就像刚学骑自行车那会儿,谁没摔过几个跟头?重要的是别怕露怯,保持那股子“虽然我不懂但我会学”的劲儿,保准你能把茅草屋住成精装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