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chū yī kǒng
成语解释: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,那是从事耕战。
成语出处: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利出于一孔者,其国无敌。”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利出一孔,则国多物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利出一孔
英文翻译:Make a profit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孔:1.洞;窟窿:九孔桥。鼻孔。2.通达:孔道。3.文言副词。很:孔急。4.量词。用于窑洞:一孔土窑。
“利出一孔”出自《管子》,原指国家控制经济命脉,让利益只能从一个口子流出。这个成语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?咱们先看例子。
某公司原本有二十多个产品线,但多数不赚钱。新任CEO砍掉冗余业务,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产品,三年后市场份额翻倍。这就是典型的“利出一孔”——与其分散力量,不如聚焦关键突破口。
有人问:现代社会讲究多元化,强调“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”,这和“利出一孔”矛盾吗?其实不然。多元化是风险控制手段,而“利出一孔”是资源分配策略。就像投资高手既会分散持仓,也会重仓看准的潜力股,二者在战略层面可以兼容。
我观察过不少创业者,发现成功者有个共同点:在起步阶段会主动“断舍离”。有个做智能家居的朋友,曾同时开发六类产品,后来砍到只剩智能门锁单品。这种战略收缩看似冒险,实则让他集中攻克技术难关,最终单品市占率冲到行业前三。
普通人如何运用这个智慧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职场新人若想快速晋升,与其在PPT美化、咖啡拉花等琐事上耗费精力,不如专注提升核心业务能力。就像打井找水,选准位置深挖比到处浅尝辄止更可能见到成效。
不过要注意,“利出一孔”不等于孤注一掷。就像航天发射需要主发动机和辅助推进器配合,关键领域集中投入的同时,也要做好风险预案。这个度怎么把握?我的经验是:80%资源投向主航道,20%用于探索性布局,既能保持专注又不失灵活性。
当信息过载成为常态,注意力反而成为稀缺资源。那些能在喧嚣中找准发力点的人,往往比四面出击者走得更远。这或许就是两千年前的古老智慧,在数字时代焕发的新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