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ì shí jí wù

成语解释:救世济物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方孝孺《与卢编修希鲁书》:“幸以古人自勉,以利时及物为己任,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利時及物

英文翻译:Timeliness

利时及物的意思
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利时及物”,许多人会疑惑: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并不存在于传统成语库中,更像是“及时雨”“应时当令”等概念的融合体。比如老张看着天气预报说“这场雨真是及时雨”,农田的干旱瞬间缓解——这里“及时雨”既指自然现象,也暗含对“时机精准”的赞美。

为什么时机选择如此重要?想象你赶高铁时,提前半小时到站和迟到五分钟的结果截然不同。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炒菜,火候不到菜生涩,过火又会焦糊。我曾有个同事总在会议最后三分钟发言,反而因为“踩点精准”被领导记住,这或许就是“利时”的现实案例。

说到“及物”,并非语法概念,而是指行动要落到实处。就像邻居王阿姨总说想学烘焙,直到买了烤箱、跟着视频一步步操作,才算真正“及物”。有次她烤糊的蛋糕虽然失败,但这份实践远比空谈更有价值。这让我想到:许多好点子就像风筝,需要那根实实在在的线才能飞得起来。

有人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“老派智慧”吗?看看直播带货就明白了。头部主播总能抓住产品上架的最佳时机,同时用真实体验展示商品细节,本质上就是“利时”与“及物”的结合。上次看到个卖锅的直播,主播边炒菜边讲解,观众既能感受火候把控,又看得见锅具性能,这种立体化呈现比单纯叫卖有效得多。

个人认为,这种思维模式特别适合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。就像玩冲浪,既要观察浪头的时机(利时),又要调整身体重心真正踏浪而行(及物)。去年公司推行新系统时,技术部选择在季度末培训,既避开业务高峰期,又准备了详细操作手册,结果落地异常顺利。这种将时间节点与具体动作匹配的智慧,或许正是当代版的“利时及物”。

最后想起个有趣的对比:博物馆修复师修复古画时,既要等待温湿度适宜的环境(利时),又需每笔每触都精准到位(及物)。这种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把控,或许能给我们启发——所谓成功,不过是无数个“刚刚好”的瞬间与“做到位”的动作编织而成的锦缎。

"利时及物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