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uī jǐ jí wù
成语解释:同“推己及人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程颢《二程遗书》第11卷:“以己及物,仁也,推己及物,恕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推己及物
英文翻译:consider others in one 's own place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己:1.自己:知己知彼。舍己为人。严于律己。2.天干的第六位。见〖干支〗。3.姓。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“推己及物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将心比心”。比如朋友弄丢了钱包,你如果说“我上次丢钱包急得饭都吃不下,你现在肯定也不好受”,这就是典型的推己及物——用自己经历过的心情,去理解别人的处境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样想会不会太主观?”其实重点不在“完全猜中别人的想法”,而在于“主动切换视角”。就像养宠物的人常说“狗狗拆家是因为分离焦虑”,这种解释本身就是主人站在动物视角的思考。虽然狗狗不会说话,但主人通过观察和代入,反而能更科学地解决问题。
职场里有个真实案例:销售主管发现实习生总在午休时间消失。如果直接批评“工作态度不积极”,可能引发对抗;但他选择说:“我年轻时也总惦记着给生病的母亲送药。”结果实习生眼眶红了——原来他每天中午都在医院陪护父亲。这种推己及物不仅化解了误会,还让团队凝聚力更强。
不过也有人质疑:“总替别人着想,自己会不会吃亏?”我曾在社区垃圾分类站见过暖心一幕:大爷边分拣垃圾边说:“要是咱们乱扔,清洁工得在臭烘烘的垃圾堆里多翻半小时。”这种推己及物的智慧,反而让更多人主动配合。其实换位思考就像往水池投石子,激起的涟漪最终会回到自己身边。
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:推己及物不等于无底线迁就。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,既要说“我知道玩游戏很快乐”,也要明确“每天三小时会伤眼睛”。真正有效的共情,是理解对方需求的同时守住合理边界,这比单纯说教或放任不管更有建设性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说“代入感”,追剧时会为角色命运揪心,刷短视频会为陌生人的故事感动,这种天然的共情能力正是推己及物的基础。当快递小哥顶着暴雨送货,你接过包裹时说句“路上注意安全”,可能比冷冰冰的五星评分更能让温暖流动起来。毕竟在这个快速运转的时代,保留一点换位思考的本能,或许就是对抗冷漠的最佳抗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