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é chū shǒu yǎn
成语解释: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。
成语出处: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第六章二:“卓吾所着书,于上下数千年之间,别出手眼,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见解
繁体字形:别出手眼
英文翻译:Don't show off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哎,你听说过“别出手眼”这个成语吗?乍一听好像跟武侠小说里的招式似的,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“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”。说白了,就是不走寻常路!比如老张开早餐店,别人卖包子油条,他偏偏搞了个“豆浆配烧饼夹臭豆腐”,嘿,你别说,生意火爆到要排队!这算不算别出手眼的典型操作?
等等,有人要问了:“这和‘创新’有啥区别?”好问题!创新是大的方向,而别出手眼更像具体场景里的灵活应变。举个栗子,同事小李PPT汇报时被投影仪故障打断,他直接掏出手机直播讲解,现场气氛反而更活跃了——这种见招拆招的机智,就是别出手眼的精髓啊!
不过要注意哦,别出手眼不等于乱来。记得前年隔壁王叔炒股,非要搞什么“反向操作法”,结果把退休金都搭进去了。所以说啊,独特性必须建立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。就像米其林大厨做分子料理,人家可是先练了二十年基本功才玩花活的!
要我说,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特别实用。上周我们团队接了个急活,甲方爸爸非要三天出方案。常规操作肯定来不及,组长直接带我们去客户公司边聊边改,最后直接在会议室用白板画出方案框架。这种现场即兴发挥,可比发邮件来回扯皮高效多了!
有没有发现,生活中处处藏着别出手眼的机会?比如疫情期间有人把健身房搬进直播间,小区保安用无人机喊话提醒戴口罩...这些看似“不按套路出牌”的操作,往往能打开新局面。说到底啊,脑子活络比死守规矩更重要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与其抱怨“这题超纲了”,不如琢磨“我能整点啥新花样”。就像打游戏遇到隐藏关卡,换个角度看世界,说不定就能找到那把打开新大门的钥匙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