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é yǒu fēng wèi
成语解释:别:另外;风味:指特色。另有一种特色。
成语出处:清 王韬《瀛濡杂志》一 六七:“蕹菜一种亦来自异域,茎肥叶嫩,以肉缕拌食,别有分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用于事物
繁体字形:别有風味
英文翻译:have a distinctive flavour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味:1.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:味道。滋味。甜味儿。津津有味。2.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:气味。香味儿。这种味儿很好闻。3.意味;趣味:文笔艰涩无味。这本书越读越有味儿。4.指某类菜肴、食品:腊味。美味。野味。山珍海味。5.辨别味道:体味。6.用于中药: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。
哎哟喂,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那种“如鲠在喉”的尴尬场景?比方说,朋友突然在群里甩出一句“你这人真是画蛇添足”,你心里一咯噔:“这成语到底啥意思?”别慌,咱们今天就聊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成语用法,保准让你“茅塞顿开”!
先说个冷门的——“饕餮盛宴”。你可能会问:“这词儿现在还能用吗?”嘿,还真行!比如形容一场美食直播:“老张家的火锅局简直是饕餮盛宴,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牛油香!”你瞧,既保留了原意里的奢华感,又多了点烟火气。说白了,成语用对了地方,就像给句子撒了把调味料,瞬间“活色生香”。
再比如“雪泥鸿爪”,这词儿听着就像冬日里的一首诗对不对?其实用它形容回忆特别带感:“翻到十年前的同学录,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就像雪泥鸿爪,转眼我们都成了社会人。”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为啥非用这个成语?”简单啊!它既表达了痕迹的短暂,又暗藏岁月变迁的唏嘘,比直接说“回忆”可高级多了。
说到这儿,有人可能要杠:“成语不是老古董吗?”非也非也!你看现在年轻人挂在嘴边的“摸鱼划水”,本质上不就是“滥竽充数”的互联网版本?语言这玩意儿吧,就像条流动的河,老词新用反倒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不信你试试用“对牛弹琴”吐槽开会场景:“我跟老板讲需求,他跟我谈情怀,简直是现代版对牛弹琴!”这不比干说“沟通障碍”更带劲?
不过话说回来,成语用得妙不妙,关键得看场景。就像穿衣服要分场合,你不能在烧烤摊上来句“玉盘珍羞”,那叫不合时宜。但要是把“吴牛喘月”用在三伏天的朋友圈:“空调坏了,我现在就是吴牛喘月本牛!”配上张汗流浃背的自拍,绝对能收获一票共鸣。所以说啊,语言的艺术,说到底还是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。
最后插句个人看法:成语就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百宝箱,里头装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千百年来的人情世故。与其让它们躺在字典里吃灰,不如拿出来擦擦亮,给日常对话添点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巧劲儿。下次开口前,不妨先想想——这句话能不能换个成语表达?没准儿你就成了朋友圈里的“妙语连珠”担当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