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án zhān hòu gù
成语解释:同“瞻前顾后”。看看前再看看后。有时形容顾虑过多,犹豫不决。
成语出处: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将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远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顾,无所栖归,不亦太可怜乎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顾虑太多
繁体字形:前瞻后顧
英文翻译:overcautious and indecisive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瞻:1.往前或往上看:观瞻。高瞻远瞩。2.姓。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顾:1.回头看;泛指看。例:回顾。举目四顾。2.拜访:三顾茅庐。3.照管;注意:奋不顾身。顾大局。4.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:惠顾。顾客。5.文言副词。反而:足反居上,首顾居下。6.文言连词。但是;只是:虽年高,顾精神不减。
在讨论"前瞻后顾"这个成语时,很多人会产生疑问:这个词组到底是鼓励周全考虑还是暗示优柔寡断?让我们通过具体场景来理解它的真实含义。想象你正在策划周末郊游,既要注意天气预报(前瞻),又要检查车辆状况(后顾),这种周全的准备正是该成语的积极运用。
某科技公司开发新产品时,团队既调研未来市场需求(前瞻),又分析过往失败案例(后顾),结果研发周期比预期缩短30%。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:如何避免陷入过度谨慎的陷阱?事实上,合理的前瞻后顾需要设置时间节点,就像厨师既要看菜谱步骤也要尝味道,但不能等到调料完美比例才开火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更具现实意义。去年我帮朋友搬家,提前测量新居尺寸(前瞻),又清点打包物品数量(后顾),结果发现旧沙发根本进不了电梯,及时调整方案省去后续麻烦。这印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的观点:"战略眼光和复盘能力就像飞鸟的双翼,缺一不可。"
创业者李明最近的经历值得思考。他在开拓东南亚市场时,既研究当地消费趋势,又分析竞争对手的失败教训,看似完美践行了前瞻后顾。但为什么最终仍遭遇滑铁卢?后来发现是过度依赖历史数据,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即时调研。这说明动态平衡才是关键,就像冲浪者既要观察浪峰走势,也要感知脚下板体的微妙变化。
教育领域也在应用这个概念。北京某重点中学推行"3+1"备课模式:教师用3分钟回顾上节课难点,用1分钟预告下节课亮点。这种设计巧妙地将前瞻后顾转化为教学工具,就像导航系统同时显示已行驶路线和剩余里程,帮助师生更清晰地把握学习进程。
当我们讨论这个成语时,或许更应该思考:在不同人生阶段,前瞻与后顾的配比是否需要调整?青年时期可能需要60%前瞻+40%后顾,而经验丰富者或许可以30%前瞻+70%后顾。这种动态调整思维,恰似农民既要知道节气变化,也要记得去年哪块地收成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