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ēng
  • ch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ē dì chēng chén

成语解释:割让土地,臣服于对方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若放我南归,愿为金邦细作,饶幸一朝得志,必当主持和议,使南朝割地称臣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投降

繁体字形:割地稱臣

英文翻译: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

割地称臣的意思

割:1.截断;放弃:割草。割爱。2.古指宰杀:割羊。割鸡焉用牛刀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称:[chēng]1.叫;叫做:自称。他足智多谋,人称智多星。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。2.名称:简称。俗称。3.说:称快。称便。连声称好。4.赞扬:称叹。称赏。称许。5.姓。6.测定重量:把这袋米称一称。7.举:称觞祝寿。[chèn]适合;相当:称体。称心。对称。匀称。[chèng]同“”。

臣:1.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也包括百姓:忠臣。君臣。2.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割地称臣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历史书里的故事,但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举个例子:某公司为了保住市场份额,主动关闭亏损业务线,转而与竞争对手合作——这算不算现代版的“割地称臣”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割地称臣形容妥协?”其实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“主动退让以换取生存空间”。比如战国时期的小国献出城池换取大国庇护,表面是低头,实则为喘息机会。就像现在有人放弃部分利益换取长期合作,看似吃亏,实则是战略选择。

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或许是职场竞争。当团队面临资源冲突时,有人主动让出短期项目主导权,转而专注核心技能提升。这种“以退为进”的做法,本质上和割地称臣的智慧相通——暂时的让步可能成为未来翻盘的筹码。

割地称臣总是正确选择吗?这需要分情况讨论。春秋时期的郑国通过灵活外交在强国夹缝中存活百年,而南宋的持续退让却加速灭亡。关键在于是否保留核心竞争力。就像企业让出某个产品线时,如果核心技术还在,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。

个人看来,现代社会更应关注“动态平衡”而非非黑即白的选择。割地称臣不应被视为屈辱,而是资源配置的艺术。就像修剪枝叶能让树木长得更高,暂时的战略收缩往往藏着破局的关键。重要的是在退让时保持清醒判断:失去的是枷锁,还是翅膀?

割地称臣的造句

  1. 造句 景已割地称臣,乃遣谟入朝谢罪,言不。
  2. 造句 景已割地称臣,乃遣谟入朝谢罪,言不即割地者,非续谋,愿赦之。
  3. 造句 我们在派人暗中与宋国主和大臣通声,诱使宋国与我大金议和,迫宋国割地称臣,年年纳币,也可以弥补我大金的损失。
  4. 造句 于是他弃父兄不顾,毅然消灭抗金主心骨,主动奉还已经收复的故土,向金国割地称臣,达成耻辱的和议。
  5. 造句 刚才结束的一战,让九黎人头领拓拔荒大为恼火,几次都是胜仗,这次集结大军打到南宫家族内域就是想逼迫他们割地称臣,没有想到竟出了意外输给了对方。
  6. 造句 亏你李邦彦和白时中还是堂堂的大宋首辅,连这点小事也想不到,我告诉你们吧,其实这件事再容易不过,只要你们的皇帝肯割地称臣,我们大金国的皇帝会网开一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