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zhī
  • mé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ē jīn zhī méng

成语解释:割襟:指腹为婚时,各自割下衣襟,彼此珍藏作为信物。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。

成语出处:《元史·刑法志·二·户婚》:“诸男女议婚,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,禁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约定等

繁体字形:割襟之盟

英文翻译:A divided Alliance

割襟之盟的意思

割:1.截断;放弃:割草。割爱。2.古指宰杀:割羊。割鸡焉用牛刀。

襟:1.上衣或袍子的胸前部分:大襟。对襟。2.有连襟关系的:襟兄。3.胸怀;抱负:襟怀。襟抱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盟:1.宣誓缔约:会盟。海誓山盟。2.发(誓):盟一个誓。3.旧时结拜的(兄弟):盟兄。盟弟。4.团体与团体、阶级与阶级、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:工农联盟。军事同盟。5.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听过“割襟之盟”这个成语?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,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。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造句:“老张和邻居因为宅基地闹矛盾,最后竟用割襟之盟的方式约定互不越界,各自在衣襟上剪下一角作为凭证。”
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“割襟”呢?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。那时候人们没有纸笔,遇到重要约定时,常常撕下衣襟的一角作为信物。就像现在签字盖章一样,只不过更原始,也更考验诚信。

再举个现代的例子:“创业团队三人效仿古人割襟之盟,各自剪下衬衫口袋的一角,发誓要把项目做到上市。”这种仪式感虽然看似夸张,但背后传递的是破釜沉舟的决心。有趣的是,我见过有些年轻人用撕电影票、掰手机壳的方式做类似约定,本质上都是承诺的另类表达。

有人可能疑惑:这种旧时代的做法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?我的观察是,重要的不是形式,而是背后的契约精神。就像现在很多企业用股权分配代替“歃血为盟”,但核心依然是建立信任。不过说实话,亲手撕下衣角带来的心理冲击,确实比电子合同上的签名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
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非遗传承人收徒,徒弟们每人剪下工作服袖口布片交给师傅。这种现代版的割襟之盟,既传承了古风,又融入了行业特色。可见传统文化不是非得照搬,关键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共鸣点。

下次遇到需要郑重承诺的场合,不妨想想古人的智慧。虽然我们不必真的割破衣服,但那份把诺言“随身携带”的仪式感,或许能让我们更珍惜自己的承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