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éng xià zhī méng
成语解释:盟:盟约;和约。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二年》:“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
繁体字形:城下之盟
英文翻译:a treaty concluded with the enemy who have reached the city wall
城:1.城墙:城外。万里长城。2.城墙以内的地方:城区。东城。3.城市(跟“乡”相对):山城。进城。满城风雨。连下数城。城乡物资交流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盟:1.宣誓缔约:会盟。海誓山盟。2.发(誓):盟一个誓。3.旧时结拜的(兄弟):盟兄。盟弟。4.团体与团体、阶级与阶级、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:工农联盟。军事同盟。5.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。
哎呦,说到“城下之盟”这成语,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古代打仗的场景。举个例子吧:“当年齐国被敌军围困都城,粮草断绝,最后只能签下城下之盟,割让三座城池才保住性命。” 你看,这妥妥的是被逼到墙角、不得不认怂的典型啊!
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啥城下之盟总带着点“屈辱”的味道? 说白了,这种协议根本不是双方平起平坐谈出来的,而是弱势方为了活命硬着头皮接受的条款。就像你跟人打牌,手里只剩一张3,对方却捏着王炸——这时候谈条件,你能有啥话语权?
再来个现代版例子:“那家小公司被行业巨头打压到现金流断裂,最终只能签下城下之盟,同意被低价收购。” 你品你细品,这跟古代被围城的剧情是不是异曲同工?不过话说回来啊,这种“认栽”的选择有时候反而是生存智慧,留得青山在才能东山再起嘛。
我个人觉着吧,城下之盟虽然听着憋屈,但现实中还真少不了这种权衡利弊的决策。就像疫情期间有些餐饮店咬牙接受房东的涨租条件,你说这是怂吗?可能更是为了保住员工饭碗的无奈之举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谈判桌上永远别让自己落到“只能签”的境地——多留几条后路,总比被人按着头签字强,对吧?
最后提一嘴,现在有些商业合作里也藏着“隐形城下之盟”。比如供应商被大客户拖欠货款,最后被迫接受用货物抵债。这时候光吐槽不公平没用,关键得学学老祖宗的智慧:签协议前多算几步,签完后抓紧时间恢复元气,这才是破局的关键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