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suǒ néng jí
成语解释: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
成语出处: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力所能及
英文翻译:do everything in one's power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耐”。2.姓。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,如何在生活中正确使用?举个例子,“力所能及”常被用来形容做能力范围内的事。比如小明数学不好,但主动帮同学讲解语文题,妈妈夸他: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很好”。这种用法既肯定了实际贡献,又避免了强人所难。
有人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‘自不量力’有什么区别?”核心差异在于对自身能力的认知。“力所能及”强调清醒的自我评估,好比不会游泳的人选择在岸边帮忙看管衣物,而“自不量力”则像旱鸭子非要参加深水区救援。前者带来有效协作,后者可能导致双重危机。
当代职场中,我发现很多人陷入“虚假全能”的认知陷阱。有位做设计的同事,明明擅长视觉创意,却硬要承包程序开发,结果项目延期三个月。这让我想到《道德经》说的“知止不殆”——认清能力边界不是示弱,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智慧。就像装修房子时,专业电工做布线、漆工刷墙面,各展所长才能高效完工。
如何培养这种判断力?试着建立“能力坐标系”:横轴是擅长程度,纵轴是兴趣热度。当接到新任务时,先标注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。上周邻居让我帮忙调试路由器,这恰好在我的技术能力圈内,又能巩固人际关系,便欣然应允。但婉拒了代写商业计划书的请求,因为那明显超出我的专业领域。
有趣的是,这种智慧正在被现代管理学说印证。谷歌推行过的“20%自由时间”政策,本质是让员工在常规工作外,从事力所能及的创新尝试。有位工程师利用这段时间开发的邮件分类功能,后来成为Gmail的标志性特色。这说明找准能力半径,反而能释放更大潜能。
最近社区组织义务植树,组织者特意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:年轻人挖树坑,老人绑护树支架,孩子负责浇水。活动结束后,七十岁的王奶奶擦拭着汗珠笑道:“这把年纪还能为环保出份力,真好。”阳光透过新栽的树苗,在地上画出斑驳的光影,恰似每个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编织的社会协作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