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cù shì qióng
成语解释:蹙:局促;穷:尽。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答人求文章书》:“率皆纵诞而不克,踯躅而不进,力蹙势穷,吞志而没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力蹙勢窮
英文翻译:The power is poor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蹙:1.急迫;紧迫:穷蹙。2.皱;收缩:蹙着眉头。
势:1.势力:权势。人多势众。仗势欺人。2.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:来势。势如破竹。3.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势。地势。水势汹涌。4.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局势。大势所趋。5.姿态:手势。姿势。6.雄性生殖器:去势。
穷:1.生活贫困,缺少钱财(跟“富”相对):贫穷。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。2.穷尽:无穷无尽。理屈辞穷。日暮途穷。3.用尽;费尽:穷兵黩武。穷目远望。4.彻底(追究):穷究。穷追猛打。5.极为:穷凶极恶。穷奢极侈。6.表示在财力、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:穷讲究。穷折腾。穷开心。
“力蹙势穷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力量耗尽、处境艰难的状态。举个例子,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几公里,选手双腿发沉、呼吸急促,明明终点就在眼前,却觉得每一步都像在拖着铅块前进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‘山穷水尽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表达困境,但“力蹙势穷”更强调主观能动性已到极限。就像创业者连续三个月熬夜开发产品,资金链即将断裂,团队士气低迷——这时候的处境就是典型的力蹙势穷。
我曾在登山时亲身感受过这种状态。当海拔超过4000米后,稀薄的空气让每个动作都变得吃力,背包仿佛有千斤重。向导却说:“这时候最需要做的,不是拼命加速,而是调整呼吸节奏。”这个经历让我明白,承认力竭不是懦弱,而是寻找转机的开始。
在历史故事中,项羽垓下之战时的处境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。十万楚军被围困时,他仍能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,但等到真正弹尽粮绝,连心爱的乌骓马都无力保全,这才有了“时不利兮骓不逝”的悲叹。这种从强势到力竭的转变过程,正是成语蕴含的深刻启示。
现代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形。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曾向我描述,他们团队在 deadline 前三天突然遭遇技术瓶颈,所有人连续工作40小时后,连最简单的代码都开始频繁报错。“就像手机电量显示1%,还在强撑着开闪光灯。”这种状态下的硬撑往往事倍功半,适时暂停反而能找到突破口。
面对力蹙势穷的处境,关键是要保持清醒认知。就像老渔民说的:“浪头最高的时候,正是该收网的时候。”承认现有策略失效,及时转换思路,往往能在绝境中发现新的可能性。这或许就是中华智慧中“穷则变,变则通”的真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