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qi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qióng lì qū

成语解释:形势窘迫,力量衰竭。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》:“俟其势穷力屈,然后可招抚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惨败后的处境

繁体字形:勢窮力屈

英文翻译:Be in a state of desperation

势穷力屈的意思

势:1.势力:权势。人多势众。仗势欺人。2.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:来势。势如破竹。3.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势。地势。水势汹涌。4.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局势。大势所趋。5.姿态:手势。姿势。6.雄性生殖器:去势。

穷:1.生活贫困,缺少钱财(跟“富”相对):贫穷。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。2.穷尽:无穷无尽。理屈辞穷。日暮途穷。3.用尽;费尽:穷兵黩武。穷目远望。4.彻底(追究):穷究。穷追猛打。5.极为:穷凶极恶。穷奢极侈。6.表示在财力、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:穷讲究。穷折腾。穷开心。
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势穷力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到底什么情况下能用呢?举个例子,古代打仗时,守城士兵弹尽粮绝,将领对着部下说:“敌军围城三月,我军粮草已尽,如今实在是势穷力屈。”这时候既描述了物资匮乏的现状,又透露出无力回天的无奈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战争场景吗?其实不然。现代职场中,某个项目组连续加班三个月,核心成员接连病倒,负责人开会时说:“市场环境突变,预算见底,团队已经势穷力屈。”这里既点明客观困难,也暗示需要调整策略。

再来看个体育竞技的例子。马拉松选手在最后五公里双腿抽筋,望着前方对手背影喘息道:“训练时准备的补给方案全被打乱,现在真是势穷力屈。”这不仅描绘了体力透支的状态,更传递出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完全消极。但细想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空城计,表面看是势穷力屈的绝境,实则暗藏转机。这说明处境艰难时,智慧往往比蛮力更重要。就像现代创业者面对资金链断裂,若能转换思路开发新产品,反而可能绝处逢生。

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势穷力屈的时刻。去年小区物业费收缴困难,业委会主任在业主群写道:“公共维修基金即将耗尽,设备老化问题迫在眉睫,这个月若再收不上费用,物业恐怕要势穷力屈。”这种表达既说明紧迫性,又唤起共同责任感。

观察这些例子会发现,使用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两点:客观条件的极限状态与主观能动性的对比。它不单是描述困境,更像在困境中竖起警示灯,提醒人们需要改变应对方式。就像登山者氧气将尽时,明智的选择不是强行登顶,而是保存体力等待救援。
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古人造词时特意选用“势”与“力”的组合。势指客观形势,力指主观能力,这种二元结构恰好揭示了困境的本质——当外部环境和内在资源同时受限时,才是真正的势穷力屈。理解这点,就能更好把握成语的使用分寸。

最后想说,遇到势穷力屈的情况未必是坏事。就像种子破土前要积蓄力量,企业转型前需清空库存,个人成长中也常有“归零时刻”。重要的是保持清醒认知,把这种状态当作调整方向的契机,而非绝望的终点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