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áo
  • mín
  • fèi
  • c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áo mín fèi cái

成语解释:亦作“劳民伤财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南诏传赞》:“唐之治不能过两汉,而地广于三代,劳民费财,祸所繇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无益的劳动

繁体字形:勞民費財

英文翻译:harass the people and waste money

劳民费财的意思

劳:1.劳动:按劳分配。不劳而获。2.烦劳(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):劳驾。劳您走一趟。3.劳苦;疲劳:任劳任怨。积劳成疾。4.功劳:勋劳。汗马之劳。5.慰劳:犒劳。劳军。6.姓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费:1.费用:水电费。医药费。免费。收费。2.花费;耗费:费心。消费。费了半天工夫。3.用得多;消耗得多(跟“省”相对):老式汽车费油。走山路费鞋。孩子穿衣裳真费。4.姓。

财:1.钱和物资的总称:财产。财物。理财。2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劳民费财”,你会想到什么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村里修了个豪华文化广场,结果一年到头没几个人用,反而让村民摊派了修路钱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花大钱、办小事”吗?

有人问:为什么有些项目明明知道会劳民费财,还要硬着头皮上?咱们看看古代就知道了。秦始皇修长城确实防御了匈奴,可当时百姓被征发去搬砖,国库银子哗哗流。这说明决策者往往盯着长远目标,却低估了执行成本。

现代生活中,这类现象也没消失。比如某地搞了个“千亩花海”旅游项目,结果花期过了就荒废。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劳民费财吗?有趣的是,这类项目立项时总带着美好愿景,但实际操作中常变成面子工程。

怎么避免这种坑?个人觉得关键在“算好两本账”。一是经济账,建个摩天轮得算算能带来多少游客;二是民心账,问问老百姓是想要菜市场还是雕塑公园。就像我们小区最近装智能垃圾桶,虽然花了钱,但分类率确实提高了,这种钱就花得值。

其实劳民费财背后藏着个真问题:决策者和受益者是不是同一拨人?就像用班费买教具,老师觉得必要,学生可能更想要课外书。如果能把决策链条打开,让掏钱的人和花钱的人多对话,很多劳民费财的事压根就不会发生。

下次看到某个大工程上马,不妨先问三个问题:这钱非花不可吗?有没有更省事的办法?十年后还能用得上吗?想明白了这些,那些拍脑袋的决策自然就少了。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老百姓的汗水更值得被珍惜。

"劳民费财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