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áo shēn jiāo sī
成语解释:劳:费;焦:焦急。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 夏本纪》:“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很辛苦
繁体字形:勞身焦思
英文翻译:Working hard
劳:1.劳动:按劳分配。不劳而获。2.烦劳(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):劳驾。劳您走一趟。3.劳苦;疲劳:任劳任怨。积劳成疾。4.功劳:勋劳。汗马之劳。5.慰劳:犒劳。劳军。6.姓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焦:1.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,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:烤得又焦又脆。衣服烧焦了。2.由于缺少水分,变得干枯、干燥:焦渴。唇焦舌燥。3.着急:心焦。焦急。4.指焦炭:炼焦。5.焦耳的简称。
思:[sī]1.想,考虑,动脑筋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2.想念,挂念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3.想法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4.姓。[sāi]〔于思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于思者如故矣”。
“劳身焦思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。比如小李为了准备公司年会节目,连续一周熬夜编剧本、改台词,白天还要正常上班。同事夸他“真是劳身焦思”,他却苦笑着说:“我现在站着都能睡着。”这种既付出体力又费尽心思的状态,不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吗?
有人可能会问:劳身焦思到底是勤奋还是内耗?这就像硬币的两面。项目经理王姐带领团队冲刺项目时,既要跑工地又要协调各方,确实符合“身体劳累+精神焦虑”的状态。但她说:“虽然累,看着设计图变成实体建筑特别有成就感。”这说明关键在心态——带着目标感负重前行,和漫无目的的自我消耗,结果完全不同。
我曾在备考时经历过类似状态。每天14小时泡图书馆,既要背专业书又要写论文,连吃饭都在想知识点。有次对着镜子突然发现长了白头发,这才意识到需要调整节奏。这让我明白:劳身焦思就像弹簧,适度压力能激发潜能,但持续紧绷就会失去弹性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现代人常说“累成狗”,古人用“劳身焦思”,其实都在描述同一种生存状态。区别在于,智能手机时代我们的焦虑更多来自信息过载。上周朋友在群里吐槽:“盯着电脑改方案,手机还要回客户消息,眼睛和脑子同时要爆炸。”这种多维度的精神消耗,或许比古人单纯的体力劳动更磨人。
值得思考的是,当身体与精神双重疲惫时,什么才是解药?邻居张叔的故事给了我启发。他退休后突然闲下来反而失眠,后来报名老年大学,每天练书法、学摄影,虽然也忙得团团转,但他说:“现在身体累心里甜。”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停止忙碌,而是找到能滋养心灵的忙碌方式。
下次当你感觉自己处于劳身焦思的状态时,不妨停下来看看窗外。树上的知了整天拼命鸣叫,但它其实是在享受生命的高光时刻。我们的忙碌也该有个开关——既能全情投入,也要记得给身心留个透气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