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ǔ shēn jiāo sī
成语解释:焦:焦急。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吴既赦越,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人
繁体字形:苦身焦思
英文翻译:Ponder over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焦:1.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,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:烤得又焦又脆。衣服烧焦了。2.由于缺少水分,变得干枯、干燥:焦渴。唇焦舌燥。3.着急:心焦。焦急。4.指焦炭:炼焦。5.焦耳的简称。
思:[sī]1.想,考虑,动脑筋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2.想念,挂念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3.想法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4.姓。[sāi]〔于思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于思者如故矣”。
“苦身焦思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不像一个人为了某件事愁得吃不下饭、睡不着觉?比如一位创业者在公司资金链断裂时,连续几周熬夜改方案、找投资人,连朋友聚会都推了,这就是典型的“苦身焦思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让自己这么累呢?”其实,这种状态往往源于对目标的执着。比如学生为了考研,每天学习12小时,反复刷题到凌晨,哪怕身体疲惫也咬牙坚持。他们相信,当下的煎熬是为了未来的突破。
但问题来了:苦身焦思真的值得吗?举个例子,程序员为了赶项目进度,三个月没休息,结果代码质量反而下降。这时候需要思考:过度消耗是否反而背离了初衷?答案藏在“平衡”二字里——努力需要方向,焦虑需要解法,而不是单纯用体力硬扛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藏着积极的力量。比如科学家研究疫苗时,经历数百次失败仍不放弃,这种专注本身就能推动质变。关键在于,是否清楚“为什么而焦思”。就像登山者明知路途艰险,仍选择负重前行,因为他们眼里有山顶的日出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人更容易陷入“被动焦思”——比如被deadline追赶的上班族,或是为房贷焦虑的年轻人。这时候不妨学学古人智慧:把“苦身”转化为规律作息,把“焦思”升级为系统规划。毕竟,真正的努力不该以透支为代价。
最后看个生活化的例子:妈妈为孩子升学辗转难眠,到处查资料、拜访名师。这种“焦思”背后是爱和责任,但如果能搭配科学方法,比如制定分阶段目标,或许既能减轻焦虑,又能提高效率。说到底,聪明人的努力,从来不是使蛮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