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ī
  • zhò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ū qū zhī zhòng

成语解释:区区:形容少。很少的几个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·论势》:“以区区之众,居二敌之间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很少的几个人

繁体字形:區區之衆

英文翻译:A small group of people

区区之众的意思

区:[qū]1.分别:区别。区分。2.地域:工业区。风景区。3.行政区划单位。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区以及市辖区、县辖区等。[ōu]姓。

区:[qū]1.分别:区别。区分。2.地域:工业区。风景区。3.行政区划单位。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区以及市辖区、县辖区等。[ōu]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众:1.许多(跟“寡”相对):众多。众人。寡不敌众。众志成城。2.许多人:听众。观众。群众。众所周知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区区之众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特别贴近生活。比如你组织了一场社区活动,结果只来了三五个人,朋友安慰你说:“别灰心,虽然今天区区之众,但大家热情很高啊!”这时候这个词就用得恰到好处——既承认了人数少的事实,又暗示了“少而精”的可能性。

区区之众”只能形容人少吗?

不完全对!除了字面的人数少,它更多传递的是一种“量与质的辩证关系”。比如创业团队初期只有五个人,投资人却说:“别小看这区区之众,他们的专利技术能撬动整个市场。”这里既描述了团队规模,更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。

这个成语会显得瞧不起人吗?

关键看语境!当老师说:“我们班虽然区区之众,但包揽了年级前三名”,这就是带着自豪感的表达。但如果说“凭你们区区之众也敢挑战权威”,就明显带有轻视意味。就像炒菜放盐,分寸把握好了才提鲜。

现代人还用这个成语吗?

当然在用,只是换了新场景。比如直播带货时,主播会说:“别看现在直播间区区之众,等会福利上架绝对让你们手速跟不上!”这种带点自嘲又暗藏自信的用法,反而比直接说“人少”更有记忆点。

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我观察过公司的新项目启动会,当负责人说“我们虽然是区区之众”时,团队成员反而会心一笑——这种谦逊的表达既缓解了压力,又暗示了“小而美”的团队优势。这大概就是汉语的智慧:四个字能同时传递现实情况和潜在可能。

用错场景会闹笑话?

确实要注意!比如在婚礼上说“感谢各位区区之众来见证爱情”,这就尴尬了。但用在科技报道里说“某初创公司凭借区区之众拿下行业大奖”,瞬间就突出了团队的含金量。就像穿衣服要看场合,成语也要找对使用场景。

最近看到个自媒体案例:有个只有2000粉丝的账号,用“区区之众的我们,做了件大事”作为标题,结果视频播放量破百万。这恰恰说明,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,坦诚表达“小体量”反而能引发共鸣——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从“区区之众”起步的。

语言就像变色龙,随着时代不断进化。“区区之众”这个成语,从古代形容军队规模,到现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自嘲梗,不变的是对“量变与质变”的思考。下次遇到看似“人少势微”的情况,不妨想想:或许这正是厚积薄发的开始呢?